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考虑海洋环境钢筋锈蚀的混凝土轴压柱受火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05:36

  本文选题:混凝土柱 + 氯离子侵蚀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为研究受海洋环境钢筋锈蚀后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设计了5根足尺寸钢筋混凝土轴压柱进行试验。采用通电加速氯离子迁移的方式使混凝土柱锈胀开裂以模拟海洋环境损伤,以锈胀裂缝宽度作为损伤指标,控制通电时间使各柱锈胀裂缝宽度分别达到0.05,0.10,0.15,0.20 mm,并对各柱进行使用荷载下的四面受火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轴压比不变(本文中为0.2)的情况下,柱的裂缝宽度越大,其极限耐火时间越短;裂缝对试件截面经历的最高温度基本无影响;假定等温线与等温线间距正比例分布,基于此假设,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柱高温下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基本一致。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ire resistance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in marine environment, five fully-siz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damage, the corrosion expansion cracking of concrete column is made by the way of accelerating chloride ion migration by electrification, and the width of corrosion expansion crack is taken as the damage index. By controlling the time of electrification, the width of rust expansion crack of each column is up to 0.05g 0.100.150.20mm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e test on four sides of each column is carried out under service loa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0.2 in this paper), the larger the crack width of the column is, the shorter the limit refractory time is, and the crack has no effect o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specimen. Assuming the positive distribution of isotherm and isotherm spacing, the axial compression bearing capacity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t high temperature is calculat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81)
【分类号】:TU375.3;TU35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平,时旭东,过镇海;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2 胡海涛,董毓利;三面高温时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4年01期

3 肖建庄,谢猛,潘其健;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火灾反应与抗火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4期

4 干伟忠;金伟良;高明赞;;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2期

5 张家广;霍静思;肖岩;;高温作用后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4期

6 苗吉军;王俊富;刘才玮;刘延春;齐波;;损伤后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2期

7 苗吉军;刘才玮;刘延春;李乌江;;轴压混凝土柱受火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2期

8 苗吉军;陈娜;侯晓燕;朱琼琼;公伟;;使用损伤与高温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火灾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3期

9 徐玉野;杨清文;吴波;徐明;;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8期

10 时旭东,过镇海;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奇,阎奇武,袁锦根;连续梁单双跨在高温下的抗火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陈东生;何沛祥;;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形和内力的数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吕琳;叶中豹;;高温火灾下约束钢梁挠度非线性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志伟;霍静思;郭玉荣;;有约束应力高温全过程后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5 张宏仁;于飞;;火灾高温下轴心受压型钢混凝土柱的应力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阮东丰;;高温下及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评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7 石玲莉;张奔牛;王家林;张旭;;高家花园大桥箱梁内火灾有限元模拟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崔琦;;基于计算的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6期

9 傅传国;王广勇;王玉镯;;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刘永军,李宏男;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回顾及展望[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易建龙;李常虹;陈水福;;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偏压柱的极限承载力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朱大雷;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热弹塑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永军;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反应数值模拟及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中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5 丁发兴;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张智梅;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热反应数值分析和抗火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王岳华;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筒体构件高温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杨秀英;钢框架结构火灾反应分析及其模拟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荆亚涛;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火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乔长江;具有端部约束的混凝土构件升降温全过程耐火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琳琳;火灾中型钢混凝土梁的力学行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尚国龙;震后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火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露;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漆雅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蓓;某框架结构火灾后的鉴定与加固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石玲莉;箱梁内部火灾影响下连续刚构桥结构状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才玮;基于多遇地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俊富;经历强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行为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欣颖;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纵向剪切粘结试验及耐火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齐波;历经地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广林;张先扬;张玉明;周立欣;;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陆洲导,朱伯龙,熊海贝,丁伟;钢筋砼框架火灾作用后的加固修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3 吴波,马忠诚,欧进萍;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4期

4 郭进军,宋玉普,张雷顺;混凝土高温后进行粘结劈拉强度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徐玉野;王全凤;;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的剩余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2期

6 金伟良,赵羽习;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强度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05期

7 杨建平,时旭东,过镇海;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8 周新刚,吴江龙;高温后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5年05期

9 惠云玲,李荣,林志伸,全明研;混凝土基本构件钢筋锈蚀前后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7年06期

10 张伟平,张誉,刘亚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检测方法[J];工业建筑;199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新;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俊富;经历强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行为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亚,郝晓,郝凌云;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和纪宪,桑月梅;混凝土柱面形成暴突片的原因及其防治[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蔡荣;李文兴;;钢管混凝土柱的应力和位移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军利;;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探讨——混凝土柱钢梁[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5 苏顺春;;福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工程钢管混凝土柱施工[J];福建建筑;2006年04期

6 徐亚丰;赫芳;蔡洪洲;向常艳;曹敬党;;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与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哲;;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7年01期

8 马凯;魏海琴;;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混凝土柱钢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9 徐伟光;;对混凝土柱钢梁结构形式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7年03期

10 杨芳;季韬;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静载试验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怡;薛伟辰;;2新型套管混凝土柱研究进展[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国伟;郭玉荣;肖岩;;钢管混凝土柱拟动力远程试验和模拟[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立祖;;深圳赛格广场大厦钢管混凝土柱工程介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7年

4 李黎明;姜忻良;;钢管混凝土柱管内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其超声波质量检测[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熊小峰;杨玉勇;吕晨梅;;浅析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工艺及应用前景[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卫军;刘展科;曹龙飞;;型钢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重分布[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练贤荣;曹伟良;张良平;项兵;;巨型钢管混凝土柱的检测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文辉;肖岩;;圆形截面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国伟;肖岩;Sashi Kunnath;;钢管混凝土柱低周往复试验及疲劳寿命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司马德义;;钢管混凝土柱在水泥行业的设计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超;预制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及节点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张国伟;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孙珊珊;爆炸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抗爆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崔莹;爆炸荷载下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柱的动态响应及损伤评估[D];长安大学;2013年

5 李威;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于峰;PVC-FRP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文达;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的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谭清华;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平面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胡波;FRP约束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童敏;双侧板贯穿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权;基于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的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娟荣;某钢管混凝土柱工程分析与设计[D];长安大学;2011年

3 黄清;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及混凝土缺陷损伤评估[D];湖南大学;2012年

4 何文辉;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李云涛;混凝土柱—钢梁梁贯穿型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珊珊;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马立杰;碳纤维加固钢管混凝土柱无梁楼盖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亮;高强不锈钢绞线网用于混凝土柱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郭纯;一种新型预制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杨成臣;钢管混凝土柱外加强环式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9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29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