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微结构量化分析的软土各向异性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21:45

  本文选题:软土 + 微观结构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软土的破坏受其微观结构控制,微观结构的形成和黏土矿物及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尺度下微观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同。本文采取温州某工程平原区3.0 m附近的海相沉积软土,设计了100倍200μm、800倍50μm、2000倍20μm的SEM电镜扫描试验。根据SEM试验结果图像对比发现,软土的微观结构分别为200μm对应团块+层状结构、50μm网状结构、20μm絮片状结构;根据图像灰阶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区雷达图对比发现,软土在101.25°~146.25°、11.25°~56.25°存在两组近于正交的优势微观结构;灰阶统计特征值雷达图和形状因子均揭示了软土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团块+层状结构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网状结构絮片状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及其优势方向会极大影响软土在不同尺度下的破坏形式。灰阶统计特征值中变异系数的表现最稳定最优;形状因子相对于灰度统计特征值能更好的表现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分析不同微观结构时需要设定不同的SEM试验视窗尺度。
[Abstract]:The failure of soft soil is controlled by its micro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la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marine sedimentary soft soil near 3.0 m in a Wenzhou engineering plain area is used to design the SEM scanning test of 100 times 200 渭 m ~ 800 times 50 渭 m ~ 2 000 渭 m ~ (20 渭 m) SEM. According to the image comparison of SEM test results, the microstructure of soft soil was found to be 200 渭 m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atified block structure of 50 渭 m mesh structure and 20 渭 m floc structure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verage of gray scal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dominant microstructure of soft soil near orthogonal at 101.25 掳/ 146.25 掳/ 11.25 掳/ 56.25 掳. The grey scale statistical eigenvalue radar map and shape factor reveal the inhomogeneity and anisotropy of soft soil. The inhomogeneity of lamellar structure and the floc structure of anisotropic reticulated structure. These structural forms and their dominant directions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failure modes of soft soil at different scale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gray scale statistical eigenvalue is the most stable and optimal; the shape factor can better represent inhomogeneity and anisotropy compared with gray statistical eigenvalue; different SEM test window scale should be set when analyzing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69,50679073)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2007SHZ1-200701004)
【分类号】:TU4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裕滔;;软土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12期

2 徐定;;福州软土地区上浅基的岩土工程问题[J];岩土力学;1993年03期

3 伍栩仪;软土的压缩沉降与计算[J];人民珠江;1997年02期

4 金靖;李俊虎;李雪刚;;生石膏加固软土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14年04期

5 肖建华,冯铭璋;关于软土状态确定标准的讨论[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6 吕海波;宁世朝;龚宪伟;赵艳林;;两种浅海软土的取样质量评价[J];土工基础;2006年05期

7 李研;王秋玲;;结构性软土变形性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1期

8 邓有灿,卓丽姿;福州软土固结状态初步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S1期

9 刘玉珍;软土、残积土的液、塑性指标的试验方法探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S1期

10 丁晓庆;;广州地区软土的强度及应力应变特征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平清;李亚林;陈永和;;深厚软土地区某工程预应力管桩破坏原因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占生;;软土保护区内基坑施工对轨道交通隧道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营飞;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2 胡玉光;软土流质流变模型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顾恒星;厦门海相沉积软土流变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舟;软土上覆有限砂土基坑支护层间受力分布与计算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梁居翔;软土上覆有限砂土基坑支护计算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3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3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