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超大跨度深埋地下结构围岩压力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19:26

  本文选题:深埋地下结构 + 超大跨度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摘要】:围岩压力是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新建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车站拟定备选方案之一的单拱超大跨设计方案中,最大的跨度近45 m。对于类似超大跨度的深埋地下结构,传统的围岩压力理论与经验计算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已经不再适用。而结合现场勘查资料和室内外试验成果的数值模拟方法,尽管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围岩压力计算结果,但存在着计算过程复杂、计算效率低下的不足。因此,在计算分析了多种传统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的围岩压力所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对Q系统的围岩压力公式引入跨度项进行了修正,从而获得了能够快速估算超大跨度深埋地下结构围岩压力的估算方法。最后对不同跨度工程的围岩压力进行估算,并与监测值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良好。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员提供设计计算依据,还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op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Badaling Station of the newly built Beijing-Zhangcheng Intercity Railway is the single arch super-span design with the largest span of nearly 45m. For deep burie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similar to super-large spa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and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calculation have obvious limitations and are no longer applicable. Howev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field survey data and indoor and outdoor test results can obtain relatively accurate results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calculation, but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nd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the span term introduced into the formula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in Q system is revised. Thus,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deep burie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with large span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different span engineering is estim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nitoring value.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provide design calculation ba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ers and field workers, bu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ers.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No.KCL10062530)
【分类号】:TU45;TU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伶杰;贺少辉;;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压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赵文忠;侯哲生;王丙兴;吴海卫;江磊;;基于现场围岩压力监测的黄岩子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3 董云松;;不同侧压比下隧道初期支护的稳定性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06期

4 孙明磊;朱正国;刘志春;;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J];铁道建筑;2009年10期

5 刘学增;罗仁立;;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竖向压力分布特征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6 陈建勋;杨忠;袁雪戡;;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大埋深段施工监测及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梅初;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量测与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1999年02期

8 黄宏伟,徐凌;大风垭口岩石公路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王克忠;李仲奎;包中坚;;水电站地下厂房层状围岩现场监测及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10 严宗雪;房营光;刘庭金;;应力路径对特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书生;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陈华燕;赵师平;;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4 荆春燕;黄宏伟;张子新;张亮;雷新文;;小间距隧道施工动态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5 曲海锋;杨重存;朱合华;王华牢;杨彦民;;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研究与发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康志强;周辉;冯夏庭;杨成祥;;地下隧洞岩体质量的可拓学理论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娟;李夕兵;顾开运;;地下商业步行街内部环境优化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10 罗章波;;包兰铁路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生文;伍法权;;基于模糊数学的TBM施工岩体质量分级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健南;范华林;徐迎;赵军;;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拱形结构荷载的实用计算方法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孟庆余;;张集线“沙袋胎膜护拱塌方处理法”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林强;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云辉;隧道群联络斜井方案确定与施工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永永;小净距软弱围岩隧道二衬支护参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

本文编号:2067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67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