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整合与重构——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传统村落为例
本文选题:旅游 + 传统村落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旅游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历史风貌破坏、干扰原居民生活等诸多问题。文章以河北邢台县英谈传统村落为例,分析旅游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以系统论和协同学思想,将村域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重构为先导,通过调整片区功能布局、公共设施的整合共享、社会网络重构、风貌特色的引导等规划手段寻求村落的整合与重构,从而实现旅游介入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hile tourism brings vit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t also brings abou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tyle and the disturbance of the living of the original residents. The article tak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ngtai County, Hebei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akes the village domain as a whole with the theory of system and synergy, and reconstructs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fter tourism intervention, the guide,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functional layout of the area, th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public facilit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style and featur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1171441) 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290007)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寿兵;刘云霞;;基于核心利益主体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何仲禹;张杰;;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3 王晓俊;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4期
4 卢松,陆林,徐茗,梁栋栋,王莉,王咏,杨钊;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5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年06期
6 纪金雄;;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余向洋;;古村落社区旅游的另一种思路——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芭芭拉·慕容,王晓川;乡村地区可持续的旅游业——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和功能转换[J];建筑学报;2004年06期
9 林祖锐;李恒艳;;英谈村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分析[J];建筑学报;2011年S2期
10 雷振东;刘加平;;整合与重构 陕西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J];时代建筑;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原;;定位存在于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历史地域文化[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6 闾海;;村落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吴莉娅;;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10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t,
本文编号:2102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0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