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带动下的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协同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makes it an important point of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many practices have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land renewal can be promoted. Through the type cases involved in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clarifies 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drive a part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to the reutilization process and complet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is type of project.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xploring the model of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四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再生利用研究”(批准号:12&ZD230) 2012年度天津市教委重大项目(2012JWZD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293)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3011)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维忠;论高校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整合[J];求索;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磊磊;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2 李金奎;从旧工业建筑改造到高校建筑空间拓展的初探[D];湖南大学;2011年
3 王记成;基于当代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学建筑空间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波;;发达国家经验对辽宁省高校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陈长喜;;论高校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3 王扬;窦建奇;;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发展历史沿革[J];华中建筑;2011年01期
4 房辉;;戏剧性外部空间序列解读——以山东科技大学校园设计为例[J];建筑;2010年16期
5 姚鲲;余敏;;大学校园景观中的休憩空间研究[J];江西科学;2010年05期
6 周化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7 车元元;;校园消极空间再生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9期
8 张敏;;高校校园景观的育人功能探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7期
9 刘东生;陈阳;;学校校园空间序列解析[J];煤炭技术;2012年08期
10 曹潇丹;;设计后的再设计——高校校园景观失落空间的再利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万里;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超;大学新校区商业服务空间体系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田小娟;基于生态的大学生艺术中心设计[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春蓉;高校校园园林灰空间与交往活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曹加;以促进交流为目的的国内高校宿舍区公共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金鑫;国内高校教学楼中庭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一;小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姜戌杰;初探大学建筑灰空间的营造与更新[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若谷;基于地域性特色的上海高校新区建筑外部空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鑫;西安地区普通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多义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郎小语;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校园室外空间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2 陶郅,龚岳;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3 郭钦恩;谌珂;;大学集群式公共教学楼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4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徐苏宁;;以老校园的更新助力城市的进步[J];城市建筑;2012年02期
6 赵文;李军;陈伯熔;;在限定中的创作: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新馆[J];建筑创作;2009年01期
7 裴刚,李雪,卓刚;高校学生宿舍与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J];建筑学报;1998年09期
8 戴复东;交流、自然、文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馆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1999年05期
9 杨士萱;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与人类生活[J];建筑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辉,钱锋;上海近代优秀产业建筑保护价值分析[J];建筑学报;200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史逸;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清华大学;2002年
2 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评估综合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许晓东;从旧工业厂区到高校校园外部开放空间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2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3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4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5 袁筱薇;;工业遗产改造形式探索[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6 潘东军;;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7 张京成;曾凡颖;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科技智囊;2008年11期
8 ;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于长英;;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镭;;从798工厂的变迁谈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J];山西建筑;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王杰 本报记者 高志顺;工业遗产:值得珍惜的文化记忆[N];河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邓国芳;杭州握紧工业遗产重生的钥匙[N];杭州日报;2008年
3 陈红卫 李传伟;我市首次工业遗产普查启动[N];商洛日报;2008年
4 延廷 春华;济南市政协建言 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联合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超;我市工业遗产图录正式“出炉”[N];兰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阅读城市”少不了工业遗产[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陈飞;我省启动工业遗产专项调查[N];湖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叶娟娟;城市,请留下工业遗产“样本”[N];河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顾咪咪;工业遗产首次作为专类进行保护[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修兵;保护好工业遗产,留住城市文明记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6 解翠乔;保护与复兴:工业遗产的环境重塑与活力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夏洪洲;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真实性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8 崇慧;文化创意视角下我国工业遗产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卉;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中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兰莹;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地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9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2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