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规划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24 18:51
【摘要】: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之一,但各城市间内涝防治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本文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通过多种方法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明确了"主外疏、重内防、强调蓄、控源头"的内涝防治总体策略,提出了建设城市外围泄洪通道、完善城市排涝系统、建立城市调蓄工程体系、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的规划对策,从而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Waterlogg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cities in China, but the key points of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re different. Taking Ningbo city cen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rban waterlogging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and clarifies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hich is "main and external dispersal, heavy internal prevention, emphasis on storage and control of sour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flood discharge channels, perfecting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urban regulation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u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urban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作者单位】: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所;
【分类号】:TU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任希岩;谢映霞;朱思诚;王文佳;;在城市发展转型中重构——关于城市内涝防治问题的战略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2 胡爱兵;任心欣;俞绍武;丁年;;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0期

3 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年02期

4 车伍,张燕,李俊奇,刘红,何建平,孟光辉,汪宏玲;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J];给水排水;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梁冰;毕业武;侯凤才;蒲文龙;;水的后置侵入对瓦斯解吸影响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2 汉京超;王红武;张善发;刘燕;;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3 徐宇同;李丹;张维佳;;城市居民小区双水源中水回用研究初探——以苏州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4 王健;周玉文;刘嘉;宋鸽;;雨水调蓄池在国内外应用简况[J];北京水务;2010年03期

5 莫光靖;;绿色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才智;2011年24期

6 曹美娟;李光;王维刚;陈展弘;;绿地辅助排水在石环辅道雨水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2期

7 聂凤;熊正为;黄建洪;虢清伟;彭福全;;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研究进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8期

8 汉京超;刘燕;王红武;马鲁铭;高学珑;陈奕;;农村雨洪调蓄利用的辨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张燕;;城市多功能雨洪调蓄设施[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2期

10 陈庚;边静;;亦庄地区雨水利用的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爱兵;任心欣;;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确定方法研究——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隆万容;;南方城市雨洪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对策探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年;胡爱兵;任心欣;;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4 胡爱兵;丁年;任心欣;;低影响开发原理、应用和实例简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邢国平;李爽;周建芝;唐宗;季民;;基于日水量平衡模型的城市小区雨水池计算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晨;任心欣;胡爱兵;;浅谈低碳生态规划中非常规水循环系统构建——以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8:城镇综合节水与漏损控制[C];2012年

7 王旭;及佳;;近水而“缺水”的山地城镇低冲击开发策略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8 张亮;任心欣;俞露;;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思路——以深圳坪山河流域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9 丁年;胡爱兵;任心欣;;低影响开发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以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10 邓冬松;;基于不同雨水调蓄潜力空间的城市绿地优化途径[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艳伟;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程江;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家琳;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黄静;城市水景观体系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苗展堂;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王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鹏;基于雨水调蓄技术规划广州雨排系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鹏飞;高速公路服务区雨水利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徐宇同;苏南居民小区双水源中水回用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尼玛次仁;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削减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卢磊;雨水蓄留渗透技术在天津地区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严立军;基于LID的雨水径流管理初探[D];西南大学;2012年

7 丛日颖;城市排水泵站调蓄池水力排沙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范群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相关污染削减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贝;节水性水景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成岚;雨水资源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利用[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武,李俊奇,章北平,任拥政;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与水景观系统案例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2 宋启元;苏功军;;浅析城市暴雨后积水原因与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0期

3 陈卫,孙文全,孙慧;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及其生态保护[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6期

4 徐航,何品晶,宗兵年;城市雨水的“防洪、减污、回用”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2期

5 车武,汪慧珍,任超,刘红,孟光辉;北京城区屋面雨水污染及利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6期

6 刘俊;郭亮辉;张建涛;吕彤;;基于SWMM模拟上海市区排水及地面淹水过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21期

7 张悦;;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6期

8 李俊奇,车武,孟光辉,汪宏玲;城市雨水利用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J];给水排水;2001年12期

9 车武,李俊奇;从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趋势[J];给水排水;2002年03期

10 邵尧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梅;陶俊娥;郭玲玲;;产生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年04期

2 丁燕燕;韩乔;;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J];市政技术;2012年06期

3 徐兰;;城市内涝区居民灾害感知分析——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J];中国水利;2014年01期

4 司国良;黄翔;;长江下游沿江城市内涝灾害的反思与对策[J];江淮水利科技;2009年06期

5 潘崇伦;;用科技良方治疗“城市内涝”[J];上海信息化;2010年06期

6 海玮;;南方多地洪灾 城市内涝频发[J];城乡建设;2010年07期

7 李洋;;城市内涝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8 罗竖一;;让城市的“良心”梗塞有悖发展[J];中国减灾;2011年15期

9 卢耀如;;排蓄并举应对城市内涝[J];中国减灾;2011年15期

10 彭玲玲;;完善应急预案 应对城市内涝[J];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善余;;黄山市城市内涝与排涝措施[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2 郭雪梅;任国玉;郭玉喜;赵彩萍;;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及气象服务对策[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范立峰;谢海滨;;防治城市内涝和热岛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A];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白翠霞;陈花;;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卓;张越男;郭瑞;刘华;;案例5 国外大都市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6 许丽丽;杨湘毅;;由城市内涝引发的新形势下城市雨水排水体系的思考[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帆;陈芷菁;胡建华;;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内涝预警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8 庄红波;高瑞泉;饶华炎;;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9 张怡;;平原中小城市内涝分析——以商丘为例[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10 马力文;周虎;孙银川;张少波;;银川市城市内涝等级预报[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松梧 牛振中;城市内涝防御的“排”与“蓄”[N];中国水利报;2013年

2 董良军;提高城市内涝防御能力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N];安康日报;2008年

3 白铮轩;尽快启动广东南路排水改造工程 早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N];北海日报;2008年

4 刘敏;城市内涝 解决有望[N];眉山日报;2008年

5 河北 吴睿鸫;城市防内涝应未雨绸缪[N];中国商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陶媛慧;汛期已至 城市内涝如何防[N];友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洪亮;如何医治城市内涝之痛[N];中国水利报;2010年

8 记者 王靖;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N];汉中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董永春;广东:瞄准广州中心城区突围[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记者 刘占良;市城管局加强汛期城市内涝防治[N];商洛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资惠宇;广州城市内涝应急处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赵杨;城市积水与内涝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解斌;西安城市内涝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设计实现及区划[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嘉莉;城市内涝在线监控与信息服务数字化系统设计及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韩洋;城市内涝控制与排水管网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温会;城市内涝积水量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钱津;基于GIS的城市内涝数值模拟及其系统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孙欣;城市雨水系统工况模拟与内涝风险评价[D];天津大学;2009年

9 耿莎莎;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内涝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刘金星;城市暴雨径流模型及透水式管道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2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42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