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及混凝效果研究
[Abstract]:Using 3-triethoxysilyl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as the organic silicon source, the covalent organosilicon-aluminum compound flocculant (CBHy C). Was synthesized by slow dripping alkali method and aluminum chloride. The effect of the flocculant on the removal of turbidity, chroma and diclofenac,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lkalinity B and different molar ratio of Si to Al 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floccula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BHy C has a good turbidity removal effect and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in turbidity removal with the increase of molar ratio of Ba-Si to Al. The decolorizing effect of the flocculant is good, and the decolorizing effect of the flocculant is equal to that of PAC in weak acid condition (p H0. 0), and the decolorization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C in weak alkaline condition (p H 2O 8. 0), and the decolorization effect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flocculan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diclofenac from typical drug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diclofenac is more than 90%.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20,2107700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6120120014)
【分类号】:TU9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Djalma Ribeiro da Silva;Carlos A.Martinez-Huítle;;Application of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removing salicylic acid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0年01期
2 周勤,肖锦;给水原水处理中的混凝技术[J];工业水处理;1999年02期
3 TorOve Leiknes;;The effect of coupling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ith membrane filtration in water treatment:A review[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年01期
4 彭建雄;赵华章;;共价键型硅铝复合絮凝剂的铝形态分布及其絮凝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伯f;潘鹏程;张继伟;张国亮;杨志宏;;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新型膜工艺及耦合反应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2 郭萍;朱昌雄;;活性腐植酸与环境修复[J];腐植酸;2005年05期
3 王清清;魏取福;蔡以兵;高大伟;董宪君;;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染料[J];纺织学报;2011年09期
4 贺启环,张勇;印染废水复合混凝剂的研究[J];染料工业;2002年03期
5 谢昌武,王毅力,刘囡,吴玉英,解明曙;强化混凝技术去除腐殖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7期
6 邹龙生,王国庆;有机絮凝剂的现状和未来[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2年04期
7 孙向东,王云祥,常同胜;聚硅硫酸铁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1年01期
8 贺启环,张勇,方华;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混凝剂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2年04期
9 张宇峰,滕洁,张雪英,王晓军,徐炎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年04期
10 赵欣;刘江;杨鹏;徐慧;;不同条件下低温低浊水混凝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铁林;;水处理絮凝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2 马琳;李广贺;;地下水中新型污染物的赋存与分布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郑怀礼;薛文文;陈伟;尚娟芳;杨蕾;谭洋;许志楠;王亮;;我国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邹士倩;方晶云;;氯离子对于UV/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降解水中甲氧苄胺嘧啶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华;环境样品中污染物分析与处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2 刘超男;碱减量废水的处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3 王燕;新型聚合铁基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曹百川;铁系混凝剂处理引黄水库水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翠珍;新型聚合铝铁—有机复合絮凝剂的混凝性能及其絮体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杨忠莲;铝盐混凝剂在给水处理中残留铝含量、组分及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雷超;表面活性剂改性分子筛吸附三氯生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董晶颢;破乳—分置式MBR工艺处理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陈伟伟;吸附/预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复合系统处理废水中的膜污染控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蕊;絮凝剂处理的矿区土壤腐殖酸盐的性质及其应用对矿区土壤修复影响[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芝;氧化—絮凝—吸附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数据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管国强;聚酯化纤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中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飞;高盐水杨酸废水的膜萃取生物降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仕琼;净水污泥中回收的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5 高梅;新生态MnO_2絮体粒度分布特征及强化混凝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飞;基于混凝沉淀一体化工艺的絮凝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周增勇;C.I.溶剂染料黄44工业化合成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杜孝丽;广州某造纸厂污水中的COD与混凝剂性能和混凝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宗源;饮用水处理中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孙希孟;双氰胺-甲醛系列高分子脱色絮凝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勤,肖锦,吴友明;PASS混凝去除给水腐植酸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2 吴三毛;;用混凝法除去水中腐植酸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1987年03期
3 陈文音;高效净水剂—聚硫氯化铝的开发及应用[J];工业水处理;1988年01期
4 苏威;;无机絮凝剂发展及建议[J];工业水处理;1993年01期
5 王浩卿;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在低浊度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试验[J];工业水处理;1994年04期
6 张本兰;新型高效、无毒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J];工业水处理;1996年01期
7 王德英,李长久,,张万友,沈洪君;聚硅酸硫酸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1996年05期
8 甘光奉,张依华,甘莉;高分子铁盐混凝剂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工业水处理;1997年05期
9 高宝玉,岳钦艳,王占生,汤鸿霄;聚硅氯化铝(PASC)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Ⅱ.(27)~Al-NMR法研究PASC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J];环境化学;2000年01期
10 程树培,催益斌,杨柳燕;高絮凝性微生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秀娟,普红平,王海宁;废酸液制备复合絮凝剂及性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5期
2 徐越群;祝丹丹;;聚合硅酸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邹明玲;徐建平;方进;高琴;;响应曲面法优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条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陈永久;王文浚;陈爱云;;高效复合絮凝剂在喷织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8年06期
5 苗勇;王家雷;潘文秀;潘德扣;;复合絮凝剂处理高悬浮固体纸浆废水[J];净水技术;2010年06期
6 刘泉;石健;;改性淀粉与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处理污水的实验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李彦生,温阳,曹魁,许士奋;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的综合利用——复合絮凝剂的制备[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陈同云,古绪鹏,檀杰;高效复合絮凝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9 韩庆昌;娄金生;王芳;刘海波;;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何德炬;邹明玲;徐建平;;新型锌铝复合絮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小丰;;高效复合絮凝剂的研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2 王瑞芬;张胤;;铝基稀土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海峰;王风琴;田国明;;复合絮凝剂处理尾煤泥水的试验研究[A];水处理药剂研究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高宝玉;魏锦程;王燕;岳钦艳;;聚合铁复合絮凝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过程的在线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谋生;张立柱;余雷;;治理含油污水的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研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张红岩;吕荣湖;;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含硫稠油废水絮凝性能的考察[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磊;胡勇有;;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水解-聚合历程及结构形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静;何瑾馨;赵利云;;粘土矿复合絮凝剂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A];“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燕;高宝玉;岳钦艳;刘莉莉;初永宝;;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的结构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许小丰;;高效复合絮凝剂的研制[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晓岩;新材料与膜技术担当重任[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玉彬;锌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郑怀礼;聚铁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刘立华;新型聚季铵盐与聚合硫酸铁复合絮凝剂合成及其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思思;废渣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雄才;镁铁复合絮凝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邹明铃;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4 吴剑平;阳离子单宁-聚铝复合絮凝剂处理高有机物含量废水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方勇;新型环保型复合絮凝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马月珠;生态安全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7 贾晓燕;用于废水处理的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吴杰;以膨润土和赤泥为原料制备复合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冯秀娟;新型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杜杰;新型硅基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6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