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16:53
【摘要】: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围压值为变化参数,设计了36个圆柱体试件,采用位移控制的加载方式进行常规三轴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试件受力破坏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等特征参数,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围压值对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侧向围压值与初始弹性模量、竖向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之间的关系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取代率对三轴受力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影响不大,与天然混凝土相比,其变化分别在5%和2%的范围内波动,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有较大的影响,与天然混凝土相比,三轴受力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了20%左右;侧向围压值对三轴受力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影响显著,增大围压值能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研究结果为再生混凝土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stress, 36 cylindrical specimens were designed with the ratio of replace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as variable parameters, and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y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loading method.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specimen was observed, and the stress-strain curve, peak stress, peak strai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io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i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r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initial elastic modulus, vertical peak stress and peak strain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itution r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eak stress and peak strain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loading, and its variation ranges from 5% to 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natural concrete. The replacement rati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itial elastic modulus of recycled concrete. Compared with natural concrete, the elastic modulus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loading is increased by about 20%. The lateral confining pressure valu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loading. Increasing the confining pressure valu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lastic modulus,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Th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04)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2118023-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GXNSFAA053203) 广西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研究项目(2012ZDX03)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寇世聪;潘智生;;不同强度混凝土制造的再生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2年01期

2 张向冈;陈宗平;王讲美;薛建阳;郑述芳;李启良;苏益声;;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偏压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3 陈宗平;张士前;王妮;薛建阳;陈宝春;;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的试验与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4 肖建庄;杜江涛;;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5 朋改非;黄艳竹;张九峰;;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6 陈宗平;徐金俊;郑华海;苏益声;薛建阳;李军涛;;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东方;;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6期

2 王晨霞;魏宏刚;吴瑾;王喜君;;钢筋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陈宗平;徐金俊;黄开旺;苏益声;;高强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11期

4 秦中伏;孙楠楠;温海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23期

5 曹明莉;张会霞;许玲;;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01期

6 曹万林;张勇波;董宏英;周中一;;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与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6期

7 郑惠珍;;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陈宗平;郑巍;叶培欢;张士前;;钢筋再生混凝土柱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4期

9 张功义;张军;陈驹;;混凝土受压过程磁场效应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5期

10 孙辉;高轩能;;钢管再生混合长柱轴压承载力ANSYS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段珍华;寇世聪;潘智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粉煤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朋改非;张九峰;王竞妍;;再生骨料缺陷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渗透性的关系[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勇年;孟睿覃;孟涛;郑佳慧;;复合浆液强化对C30和C60再生混凝土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A];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杜朝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赵新宇;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及其节点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春晖;再生混合混凝土的受压尺寸效应及外置薄钢板再生混合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胡波;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和超;预制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及节点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张向冈;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及其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春丽;高掺量再生骨料混凝土基层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2 余倩;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李婷;再生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蒋霖;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蒙朝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廖一;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剪强度及梁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甘静艳;含石粉人工砂再生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王磊;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及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成丹;水泥—石灰石粉复合胶凝材料早期开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刚,曹贝贝;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动态[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2 杨有福;;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6年11期

3 肖建庄,李佳彬,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2003年10期

4 李秋义;李云霞;朱崇绩;田砾;;再生混凝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混凝土;2006年01期

5 朋改非;沈大钦;朱海英;刘雪松;;同配合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研究[J];混凝土;2006年02期

6 吴波;刘伟;刘琼祥;许U,

本文编号:2207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07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