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型钢板桩施工的动态勘察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
[Abstract]:The concept of "dynamic investigation" is put forward for the emergency reinforcement and disposal of the side (slip) slope of disaster. Based on the goal of "dynamic investigation", U-shaped steel sheet pile is selected as the emergency reinforcement retaining structure of the side (slip) slope. Combined with the three kinds of pressing method of U-shaped steel sheet pile, the curves of the pile are collecte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re defined, and the inherent relation between the curve map of the pile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tratum is analyzed. The empir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pile-pressing data and the formation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dentation methods are fit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verif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pressing curve will change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tratum, which can be used to judge the position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pile-pressing curve will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trata,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can be used to approximate predict the formation strength. Therefore,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pile curve and the formation strength to carry out "dynamic survey".
【作者单位】: 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后勤工程学院岩土力学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沈阳军区建筑设计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05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243,41272356)
【分类号】:TU75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克昌,孟国才,韦方强,陈晓清,王士革,徐创禄;德宏“7.5”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及其对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董秀军;黄润秋;;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在汶川地震后都汶公路快速抢通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3 董成祥;付亦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桩端承载力特征值的比较研究[J];海岸工程;2006年03期
4 龙世洪;;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实践与思考[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6期
5 宋和平,张克绪,胡庆立;由压桩试验测得的P-s曲线确定土层力学参数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范宣梅;许强;黄润秋;汪家林;唐然;;丹巴县城后山滑坡锚固动态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7 殷跃平;李廷强;唐军;;四川省丹巴县城滑坡失稳及应急加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8 楼晓明;赵春风;陈广;蔚林;;用抗剪强度指标计算预制桩软黏土侧摩阻力的参数统计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9 王恭先;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的国内外现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1期
10 刘爱文;夏珊;徐超;;汶川地震交通系统震害及震后抢修[J];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明;陈加红;铁春瑞;;岩质顺向人工切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方案分析——以三峡库区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集镇居民点高切坡为例[J];才智;2009年04期
2 钱同辉;陈芳;程周炳;丁红星;;框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性能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3 王洪明;伍炜;;“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郭跃,杨华,赵纯勇,陈阿林;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体系构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周创兵;李典庆;;暴雨诱发滑坡致灾机理与减灾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6 成永刚;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7 姜丽丽;吴勇;尹恒;高东东;闵伟康;陈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表巨粒组粒度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1期
8 刘传正;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9 康文献,林楠,李海晓;某矿山高边坡锚索防护施工中滑坡成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S1期
10 陈清山;;闽侯县白沙镇大湖乡珍山村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清山;;闽侯县白沙镇大湖乡珍山村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俞火明;何建友;;浙江省滑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志强;何川;汪洋;;地震区巨型滑坡稳定性及交通隧道位置的选择[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龙万学;何文勇;罗勇;;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主要功能[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罗洁;罗剑;谢向桂;;深部位移测试技术在巨型滑坡治理过程中动态监测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罗勇;刘龙;邵宗强;;全自动监测全站仪在岩堆群边坡施工控制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荣华;衡重式桩板挡墙受力特性及破坏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贺武斌;静荷载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冯君;顺层岩质边坡开挖稳定性及其支护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阮波;预应力锚索桩加固滑坡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俞伯汀;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区滑坡的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胡高社;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海;钢管混凝土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凯;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抗滑机制及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张亮;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燕军军;簸箕庄滑坡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合寨;布沼坝露天矿西帮边坡变形分析及其优化治理措施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千杰;超早强水泥基修补材料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陆兆成;带斜撑h形抗滑桩结构的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彩彩;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变形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谢兵;双谊乡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工程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吴珍汉;安美建;张永双;杨农;陈正乐;雷伟志;施炜;石菊松;;四川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初步调查与发震背景分析[J];地球学报;2008年03期
2 马保起;张世民;田勤俭;谢富仁;;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J];第四纪研究;2008年04期
3 蒋良潍;黄润秋;许强;;钢绞线逐根张拉下锚墩基床沉陷所致锚索预应力损失问题[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4 杨主恩;邓志辉;马文涛;孙谦;陈桂华;;汶川8级强震极震区破坏情况与烈度[J];地震地质;2008年02期
5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6 陈忠汉;高大钊;;用多参数最优解法求桩侧分层土极限摩阻力[J];工程勘察;1988年05期
7 周炳章;日本阪神地震的震害及教训[J];工程抗震;1996年01期
8 门玉明,邓军涛,李金湘;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S1期
9 宋和平,张克绪,胡庆立;考虑桩-土接触面及桩底土非线性的单桩Q-s曲线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灾后重建影响的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翔,熊跃飞;影响钢板桩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J];人民长江;2000年12期
2 乔秀芹,刘静;利用简易设备实现钢板桩的对接[J];铁道建筑技术;2001年04期
3 袁伟凡;;论钢板桩施工中的问题与处理措施[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年Z1期
4 石有安;槽钢钢板桩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1984年06期
5 乐嘉清;扩大600公斤机锤的使用范围[J];建筑施工;1984年02期
6 杨凤聚;对《槽钢钢板桩的设计与施工》一文的探讨——兼与石有安同志商榷[J];建筑施工;1986年04期
7 鲍林根;高扬生;;大直径圆形全封闭钢板桩“屏风法”施工[J];建筑施工;1992年02期
8 邓肇新;;钢板桩施工工艺与工程实践[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年01期
9 任志福;;钢板桩插打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10 胡伟;孙钟良;;钢板桩结构计算简析[J];交通标准化;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志平;吴浩方;;对钢板桩有关特性参数的初步认识与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徐荣福;蒲万旭;匡维雄;;钢板桩结合筑岛施工河床承台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鲁岑雯邋包斯文;我国钢板桩潜在市场巨大[N];建筑时报;2007年
2 鲁岑雯;钢板桩50年后可回收利用[N];建筑时报;2008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拉动内需,,钢板桩大有用武之地[N];中国冶金报;2008年
4 姜复生;国外冷弯钢板桩生产发展趋势[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宋京平;推广钢板桩符合科学发展观[N];中国建设报;2013年
6 宋赜;《热轧U型钢板桩》国标宣贯会上海落幕[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永真;基于桩间锁扣摩擦分析的钢板桩刚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郭富林;格形钢板桩结构计算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陈彬;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钢板桩间锁口摩擦对其抗弯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侯军;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8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0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