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盲孔法测试Q690高强钢管镀锌前后残余应力

发布时间:2018-09-06 18:56
【摘要】:残余应力对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等有重要影响,为考察Q690焊接高强钢管镀锌前后的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分布,该文采用盲孔法对截面规格分别为φ250×8、φ300×8和φ350×8共计24个试件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通过试验得出了每种截面规格圆钢管的纵向残余应力的数值大小和分布模式,并将相同截面规格的钢管在镀锌前后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钢管镀锌后残余应力有了明显的降低。通过对Q690未镀锌钢管的试验结果总结发现,Q690高强钢管的截面最大纵向残余应力与其钢材屈服强度的比值明显小于普通钢材:普通钢材为0.35,而该次试验测得的最大值为0.15。
[Abstract]:Residual stres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axial compression membe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ongitudinal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Q690 welded high strength steel tube before and after galvani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idual stresses of 24 specimens with diameter 蠁 250 脳 8, 蠁 300 脳 8 and 蠁 350 脳 8 are measured by blind hole method. The numerical value and distribution mode of longitudinal residual stress of each kind of circular steel pipe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specifications a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 of steel pipe with the same section specif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galvanizing i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n steel pipe with the same cross section specif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galvanizing is compared. The residual stress of steel tube after galvanizing has been obviously reduc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maximum longitudinal residual stress to yield strength of Q690 ungalvanized steel pip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steel, 0.35 for ordinary steel, and 0.15 for this tes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分类号】:TU3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候海量,朱锡,刘润泉;盲孔法测量921A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应变释放系数研究[J];船舶工程;2003年01期

2 班慧勇;施刚;石永久;王元清;;超高强度钢材焊接截面残余应力分布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3 施刚;王元清;石永久;;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2期

4 沈祖炎;徐忠根;;厚板焊接柱的 曲线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5 陈向荣;赵智云;姜圆圆;;宽厚比超限的箱型截面焊接残余应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班慧勇;施刚;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等边单角钢轴压构件稳定设计研究回顾与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洪江波;侯海量;朱锡;阚于龙;;爆炸处理消除大型柱壳结构环焊缝残余应力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8年03期

3 洪江波;杜仲民;侯海量;朱锡;刘润泉;;大型耐压壳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实验研究[J];船舶工程;2006年05期

4 李华;刘雪刚;;盲孔法中释放系数的有限元标定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王江超;周方明;;小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J];电焊机;2008年02期

6 施刚;王飞;戴国欣;王元清;石永久;;Q460C高强度结构钢材循环加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雷小雨;;残余应力对Q420角钢稳定影响的ANSYS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8期

8 施刚;刘钊;班慧勇;张勇;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等边角钢轴心受压局部稳定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7期

9 申红侠;;高强度钢焊接方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和整体相关屈曲[J];工程力学;2012年07期

10 施刚;班慧勇;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云;王元清;张延年;陈宏;;高强度钢及其焊缝断裂韧性的研究进展[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鹏程;戴国欣;聂诗东;王维说;赵改改;;GJ钢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研究设想[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施刚;班慧勇;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侯海量;洪江波;朱锡;刘润泉;杜仲民;;潜艇耐压壳环焊缝焊接残余应力模拟实验研究[A];2005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潘广善;李良碧;万正权;王自力;;潜艇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综述[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玉君;;造船工艺力学研究进展[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良碧;万正权;潘广善;卞如冈;王自力;;焊接残余应力及超声冲击消除的试验研究[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周文静;刘钊;施刚;王元清;石永久;;焊接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相关稳定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国强;王彦博;陈素文;;高强钢焊接箱型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及组合结构技术研讨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卫永;杨兴才;;钢构件局部稳定性能研究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志军;球管焊接数值模拟及焊接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曾芳;大型滑履磨机结构分析及焊接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曹现雷;Q460高强角钢受压构件稳定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班慧勇;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付波;板件延性系数和面向抗震设计的钢截面分类[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武;基于磁控技术的TIG焊残余应力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马雯波;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层板残余应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雷小雨;Q420高强等边角钢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宫永丽;常用金属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明;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计算[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王娜;中厚板焊接残余应力测试的盲孔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秀伟;超声冲击法消减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怡然;低相变点焊条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9 宋燕利;低频交变磁场作用下铁磁性材料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罗利伟;矩形管焊接残余应力的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铎,刘柏梁,李本远;孔边塑性变形对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J];焊接学报;1986年02期

2 裴怡,包亚峰,唐慕尧,,黄兰林;盲孔法测量精度的研究─—边界及孔间距的影响[J];焊接学报;1994年03期

3 李开禧;肖允徽;■晓峰;崔佳;朱文;;钢压杆的柱子曲线[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4 陆才善;侯德门;;高残余应力钻孔法测量[J];机械强度;1988年01期

5 陈惠南;;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A、B系数计算公式讨论[J];机械强度;1989年02期

6 赵海燕,裴怡,史耀武,汪辉;用小孔释放法测量焊接高残余应力时孔边塑性变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及修正方法[J];机械强度;1996年03期

7 裴怡,包亚峰,唐慕尧;盲孔法测定时计算公式中A、B值的研究[J];机械强度;1997年01期

8 何保康;蒋路;姚行友;周天华;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柱畸变屈曲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3期

9 沈祖炎;李元齐;王磊;王彦敏;徐宏伟;;屈服强度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3期

10 施刚;石永久;王元清;;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娜;中厚板焊接残余应力测试的盲孔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成,柯映林;航空高强度铝合金残余应力的抑制与消除[J];航空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2 陈怀宁,陈亮山,林泉洪;逆焊接加热处理引入压缩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J];机械强度;2002年01期

3 高永毅,苏志霄,焦群英,唐果;残余应力对构件固有频率影响的讨论[J];机械强度;2002年02期

4 赵学荣,朱援祥,孙秦明;水电站合拢焊缝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4期

5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蒋刚;谭明华;王伟明;何闻;;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6期

7 ;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 [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8期

8 ;热轧方形中空截面的残余应力分析[J];钢结构;2009年06期

9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10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补充说明[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常红;侯鑫茜;;光弹贴片法检测构件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7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8 张亦良;徐学东;肖述红;;残余应力对储罐泄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覃明;陈瑞;马素媛;贺笑春;李家宝;;残余应力静载弛豫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7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记者 匡华安 通讯员 李荣锋 潘东晓;武钢起草的两项国标通过审定[N];中国冶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9 唐志涛;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切削加工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秋成;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消除及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异种钢焊接的残余应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雷;厚壁冷成型钢残余应力理论分析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陈永红;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侧墙残余应力与变形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维;高频焊管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和残余应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孙新杨;纤维与树脂固化残余应力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彦龙;残余应力的超声波检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敏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释放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娟;玻璃/铝多层阳极键合接头残余应力应变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9 梁剑;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表征[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王广晖;智能型机械残余应力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227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27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