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8 21:33
【摘要】:根据坠落式危岩与基岩的接触模式,设计4个主结构面贯通率分别为25%,40%,55%和70%的坠落式危岩试验模型,采用不同大小及不同方向的激振力对基岩进行激振,研究激振作用下不同贯通率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研究表明:同一激振方式下,主结构面的贯通率越大,危岩与基岩的接触稳固性越差,危岩与基岩的振动差异越大,危岩的振动响应更明显且振动的衰减越慢;随着贯通率的增大,危岩的卓越频率和阻尼比减小,危岩与基岩的RMS加速度振幅比增大;当主结构面贯通率从25%增大到70%时,危岩的卓越频率从375Hz减小到89Hz,减小了76.3%,危岩与基岩的RMS加速度振幅比从2.0增大到6.9,增大了2.45倍,阻尼比从0.081减小到0.049,减小了39.5%,贯通率对危岩的卓越频率和危岩与基岩的RMS加速度振幅比影响较大,对阻尼比的影响次之;在本试验激振力范围内,不同激振方式下,同一贯通率危岩的卓越频率、阻尼比以及危岩与基岩的RMS加速度振幅比的变化较小。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mode between falling dangerous rock and bedrock, four test models of falling dangerous rock with penetration rate of 25% and 70% are designed, and the exciting force of different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is used to excite the bedrock.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ilous rock with different penetration rat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excitation mode, the greater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main structural plane, the worse the contact stability between the perilous rock and the bedrock,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 of the vibration between the perilous rock and the bedrock, and the more obvious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f the perilous rock is and the slower 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netration rate, the excellent frequency and damping ratio of perilous rock decrease, and the RMS acceleration amplitude ratio of perilous rock to bedrock increases, and when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ain structural plane increases from 25% to 70%, The excellent frequency of perilous rock decreases from 375Hz to 89Hz, and the ratio of RMS acceleration amplitude of perilous rock to bedrock increases from 2.0 to 6.9, which increases by 2.45 times. The damping ratio is reduced from 0.081 to 0.049, which decreases 39.5%. The penetration rati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xcellent frequency of dangerous rock and the ratio of RMS acceleration amplitude of dangerous rock to bedrock, followed by damping ratio. The excellent frequency, damping ratio and RMS acceleration amplitude ratio of the perilous rock with the same penetration rate have little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4Z003-A,2014Z003-B,2014Z003-D);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项目(J2014G00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行业服务技术创新项目(2013Y024)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亚群,周青春;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征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2 蔡德钩;叶阳升;张千里;闫宏业;何华武;;桩网支承路基受力及加筋网垫变形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5期

3 吴艳华;何峰林;王富章;李平;;基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年01期

4 郑安兴;罗先启;沈辉;;危岩主控结构面变形破坏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8期

5 唐红梅;陈洪凯;王智;何晓英;朱绣竹;;危岩破坏激振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振湖;渡口滑坡工程实践与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6年02期

2 包太,刘新荣,朱可善,张胜群;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卸荷应力场耦合作用[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3 马行东;李海波;冯海鹏;;动参数对三维洞室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宁;李术才;徐帮树;薛翊国;张霄;;侧压力系数对海底隧道爆破效应影响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苏国韶;张小飞;符兴义;陈光强;;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性的DE-FLAC~(3D)数值模拟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赵婉婷;卢文波;杨建华;陈明;严鹏;;深孔台阶爆破振动模拟中的等效荷载施加边界比较[J];爆破;2012年02期

7 杨建华;卢文波;陈明;周创兵;;岩石爆破开挖诱发振动的等效模拟方法[J];爆炸与冲击;2012年02期

8 王承辉;鄂西重力地质灾害的研究[J];地球学报;1995年01期

9 马文瀚;方先知;戴塔根;陈平;;爆破振动对地质遗迹影响的PLAXIS模拟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0年02期

10 苏爱军,冯明权;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春;郑爽英;郭学彬;刘泉;曾林;;毛家湾隧道掘进爆破对邻近引水洞安全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路工程爆破学术会议铁道工程爆破论文集[C];2009年

2 练操;晏鄂川;;极限平衡法计算斜坡稳定性中的地下水作用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李海波;马行东;邵蔚;夏祥;戴会超;肖克强;;地震波参数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曾宪明;姚鹏远;肖玲;林大路;李世民;;岩土高边坡关键问题探讨[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简文彬;胡忠志;洪儒宝;李润;;交通荷载下土坡响应测试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文学;刘宏宇;刘洪洋;徐树焕;;爆破开挖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新平;孟建;徐鹏程;;溪洛渡水电站出线竖井爆破振动效应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叶阳升;蔡德钩;姚建平;程爱君;张千里;史存林;何华武;;高速铁路特殊土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技术[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蔡德钩;叶阳升;闫宏业;张千里;何华武;;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桩网结构加固技术及加筋网垫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杨建华;卢文波;陈明;严鹏;李鹏;;基于爆炸荷载等效施加方法的爆破振动全历程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蔡德钩;加筋网垫在桩网结构路基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夏祥;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特征及安全阈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曹孝君;浅埋隧道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邓宗伟;山区高速公路轻型支挡结构的力学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许红涛;岩石高边坡爆破动力稳定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10 王引生;大型厚层滑坡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高亮;浅埋及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勇;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全风化花岗岩边坡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莉丽;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甘泉—延安段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6 李松;震后公路边坡崩塌灾害分类与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范俊瑛;陕南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黄明星;桩网结构处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效果的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赵毅;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安航;加筋土路堤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断裂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陈洪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地貌学解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洪凯;唐红梅;;拉剪型危岩发育过程的模型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危岩稳定性断裂力学计算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唐红梅;王智;鲜学福;陈洪凯;;坠落式危岩剧动式崩落与激振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6 张继春,彭琼芳;岩体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的现场试验与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许强;黄润秋;殷跃平;侯圣山;董秀军;范宣梅;汤明高;;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8 常虹;高云莉;;风险矩阵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9 张永兴;卢黎;张四平;胡岱文;;差异风化型危岩形成和破坏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10 王家臣,谭文辉;边坡渐进破坏三维随机分析[J];煤炭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蓉;危岩发育机理与工程防治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2 孙玉刚;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胡明,吴四飞;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2 陈洪凯,唐红梅;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3 寿冀平,韩祥银,靳丰山,何国幸;济南燕翅山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3期

4 袁洁彬;方丛化;李群强;鲁伟光;洪小凤;;重庆市长寿区商6~#危岩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5 唐红梅;叶四桥;祝辉;李明;石晋旭;王昌贤;;危岩耦合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唐红梅;祝辉;李明;叶四桥;石晋旭;;范数灰色理论在三峡库区危岩形成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7 史文兵;张志斌;覃菊清;;重庆市某危岩治理研究浅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2期

8 吴超凡;廖英健;戴定贤;王全成;;福建惠安县石门坑路危岩体崩塌成因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董秀军;韩祥森;;危岩体调查及稳定性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胡以德;廖根权;;大足县北山石刻谭家湾危岩带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伏伟;郭福生;姜勇彪;胡中华;;山地风景区景观危岩灾害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访强;杨根兰;贺太红;吕庆;;四川省南江县石坝子危岩带破坏模式及成因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高陡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库区危岩发育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温小刚;;岩石劈裂机在危岩体应急治理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唐芬;;地震作用下坠落式危岩稳定性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7 康宏达;殷跃平;张颖;费宇明;;四川窦团山危岩体变形破坏过程计算机模拟[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项凡;;贵州某危岩体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三峡链子崖“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设计[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安三虔;王立川;史功荣;;秭归县聚集坊崩塌危岩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虎;龚滩危岩体没有发生新位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娄方进;为了2000多群众的安危[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范宏喜;科学监控三峡危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白文起 赵海燕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通讯员 雷婕;长江航运的安全卫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蕊;南京地矿专家灾区排险记[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刘维;三峡望霞危岩崩塌有惊无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刘兰宁 白文起;打开洪崖洞的“金钥匙”在哪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王璐 肖荷君 通讯员 贺茂平 周云松;根治板岩山危岩排定时间表[N];黄石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杨云龙 特约记者 金红;撑起安全防护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记者 袁浪;纳雍危岩崩塌原因查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危岩变形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蓉;危岩发育机理与工程防治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3 姜永玲;重庆某高速铁路沿线危岩体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瑞刚;危岩突发性破坏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胡以德;重庆市巫山县望霞危岩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向兵;四川丹巴场柳坪危岩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臧立超;基于关系矩阵的危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孔德珩;山房山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滚石运动特征及防治建议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叶四桥;危岩损伤—断裂联合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10 高海伟;危岩崩塌的链式演变过程及信息跟踪技术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3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