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安全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19 09:49
【摘要】:城市安全功能的动态需求与城市空间格局的静态特征应该是存在着某种关联的,城市安全意识可以说是推进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城市安全的视角,以防灾和防卫的两种功能需要为线索,将中外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安全意识演变进程分为"自发避灾"时期、"自觉抗灾"时期和"自为耐灾"时期3个阶段,并分析总结其相应的城市空间格局特征。认为城市与灾害的关系经历了"顺应—对抗—相容"的过程,城市的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也由共生、脱离到再次协调,安全的城市空间格局模式则由单点封闭模式、圈层半开放模式再发展为多点开放模式。
[Abstract]:The dynamic demand of urban safety function an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should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consciousness of urban safet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afety, the evolvement process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pontaneous disaster avoidance" period, "conscious disaster resistance" period and "self-made disaster tolerance" period, taking the two functio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efense as clues.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its corresponding urban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disaster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liance, confrontation and compatibility", the artificial space and natural space of the city have also changed from symbiosis to re-coordin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safe urban spatial pattern has changed from the single-point closed mode. The semi-open mode of circle layer is developed into multi-point open mode.
【作者单位】: 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准号:51008160)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2 洪金祥,崔雅君;城市园林绿化与抗震防灾——唐山市震后绿地作用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于民;;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新论——兼与国内学术界某些流行性观点商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杨新刚;;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模式分析——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桂芹;;湘潭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6 单卓然;许龙;鄢浩;;哈尔滨城市化近域推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7 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关于城市形态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8 邢厚道;杨山;;城市边缘区演化及其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曾丽群;何杰;单国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成都市正兴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10 周建东;王浩;;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燕;汝军红;;沈阳近代城市形态及其形成机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何海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谢军飞;李延明;;城市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研究进展[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6 郭瑛琦;齐清文;姜莉莉;张岸;任建顺;王晓山;;城市形态信息图谱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宋伟轩;;中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现状与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朱喜钢;卫琳;李安;鲁静姣;;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理念与方法——以浙江海盐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畔;张建召;王兴平;;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葛菲;大连中小软件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美莹;希克斯关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桂明;;美国当代郊区发展过程及土地市场问题[J];国外人文地理;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梅洪元;;从沿江“单边发展”到“双岸布局”——哈尔滨城市空间格局转型战略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9年03期

2 谷云黎;;解放前南宁城市空间格局演化[J];古建园林技术;2009年01期

3 王成芳;;城市空间格局与轨道交通互动发展的探讨——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13年02期

4 陈涛;柳彩琦;;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空间格局变迁及优化思路分析[J];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5 张文彤;刘奇志;;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空间格局之演变[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1期

6 黄逊;;中小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特点及模式[J];城乡建设;2011年06期

7 奚星伍;;亳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特征及优化模式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年03期

8 周岚;叶斌;王芙蓉;毛燕翎;赵伟;贺云翱;刘正平;孙玉婷;迟有忠;尹向军;郑晓华;何流;徐明尧;崔蓓;诸敏秋;;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 基于3S技术的历史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数字复原研究——以明朝、清朝和民国老城为例[J];建设科技;2013年Z1期

9 赵继敏;;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04期

10 杨亮洁,牟乃夏,薛重生;城市遥感图像的地理分析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亮洁;薛重生;牟乃夏;李丹;;义乌市城市遥感图像的地理分析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2 徐利权;朱揆;周均清;;经济地理视野下城铁对城市空间格局影响研究——以昌吉赣城际铁路对吉安市的影响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巍;袁牧;张晓光;;国家战略指引下珠海城市空间格局应对与策略——珠海十字门商务区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金风;;面对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亟需公共文化服务跟进[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5 宋功明;韩晓莉;;房地产业对西安居住空间格局的重构[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陈琳;;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下的上海城市空间格局评估与战略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任

本文编号:2249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49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