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腹板工形构件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及设计建议
[Abstract]:In addition to Liang Zhu, the wavy web members are used in the crane beams in industrial building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component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that high and thin flat web workpiece must be equipped with transverse stiffener. Crane beam bears dynamic load directly, and its bearing capacity is often controlled by its fatigue lif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wave-shaped web members is mostly focused on trapezoidal corrugated web members, but the research on wave web members is still rare. Based on the fatigue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wo full-scale specimens, the fatigue design suggestions of wavy web members are give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fatigue checking calculation (belonging to two categories)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de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norm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near the fatigue failure loca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atigue are analyz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flat web, trapezoidal corrugated web and wave web I-shaped bea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wavy web membe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pezoidal web members, and is slightly inferior to that of flat web members. Finally, according to an engineering design example, the fatigue checking method of wave web crane beam is give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2Z10134)
【分类号】:TU3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国强;罗小丰;孙飞飞;范昕;;波纹腹板焊接H形钢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远兵,王三会;两种简易可行的砖墙托换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2 卢林枫,顾强,苏明周,申林,胡天兵;交错桁架典型节点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周俐俐;袁雪峰;王亚莉;;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4 李强年;方有珍;王志豪;;广告牌钢构架的力学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5 林贤根;盛尔迈;;双轴与单轴对称工字钢长梁的优化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6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7 熊义泳;刘在今;罗吉祥;;型钢截面拉弯构件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8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9 付涛;刘永健;;交错钢桁架体系的腹杆布置及其截面形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10 李国强;侯和涛;;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Ⅰ: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芹;张海宾;;钢结构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探讨[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楠;王勇;;超高模板支架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3 郑宏;杨飞颖;张维刚;;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弹塑性屈曲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4 刘阳冰;郭冰;刘晶波;;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5 罗永峰;李时;郭小农;苏慈;沈祖炎;汪大绥;;上海南站屋盖钢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杰;周学军;;门式刚架梁柱节点域腹板高厚比限值的讨论[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锋;陈志华;;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SRC结构梁柱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颜卫亨;贺婷;李新忠;张茂功;;铝合金圆管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阳;田宗礼;张慎伟;;某张弦梁中庭屋盖的优化计算[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麻建锁;蔡焕琴;;轻钢结构加层技术及工程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坚;基于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轻型钢框架结构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周天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戴绍斌;钢框架—混凝土筒住宅结构性能与配套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建民;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磊;考虑横向正应力影响的薄壁构件稳定理论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黄金桥;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及抗震设计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蔺军;大跨度葵花型空间索桁张力结构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熊伟;大跨度张弦桁架形态优化及竖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霍静思;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松;半刚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福州大学;2004年
2 陈海啸;T形截面梁的局部屈曲以及局部和整体弹塑性相关屈曲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兴刚;鸟巢形网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书江;格构式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帆;水泥厂窑尾结构体系的性能与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高超;冷弯薄壁连续檩条在房屋建筑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兰海龙;变截面门式刚架的抗震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许海艳;同时设纵横向加劲肋的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屈曲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浩;钢框架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框架位移角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宛海沫;薄腹板工形梁横向加劲肋的性能及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哲;李国强;孙飞飞;;波纹腹板H型钢研究综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年06期
2 郭彦林;张庆林;;波折腹板工形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义生;一种估算构件疲劳寿命的新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1982年03期
2 王社,车胜创;影响构件疲劳极限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郑晓玲;鲍蕊;费斌军;;含相似多细节结构的构件疲劳额定系数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1期
4 ;波浪载荷引起船体构件疲劳的寿命估计[J];海工科技;1979年01期
5 马景槐;唐俊才;迟瑛琳;;缺口构件疲劳裂纹形成的研究[J];机械强度;1984年04期
6 王彪,王殿富;一个含裂纹构件疲劳可靠性估计的统计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A7期
7 陈健;崔海涛;温卫东;;基于应力场强法的缺口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德俊;;拖拉机零构件随机疲劳强度计算[J];机械强度;1987年02期
9 林少芬,李瑰贤,王春林;基于JC方法计算构件疲劳断裂的可靠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尹为恺,廖钟亮,张晓青;疲劳试件的制备及机械零构件疲劳强度估算[J];洪都科技;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胜;李兆霞;;钢构件疲劳裂纹检测与扩展方向识别[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邓爱明;张明荣;梅华生;;基于特征值的零构件疲劳可靠性统计方法[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3 吴波;王建平;谭建松;胡定云;庞铭;;构件疲劳强度的应力梯度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银海;损伤力学方法预估板状构件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6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7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