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桩组合结构抗滑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soil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micro-pile are tes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anti-sliding mechanism of micro-pile composite structur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sliding mechanism of micro-pile composite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frame beam is that the micro-pile composite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shear capacity of sliding zone, and each row of micro-pile is subjected to larger bending moment and soil re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est results, when the earth pressure of gravel soil is distributed by rectangle, it is appropriate to calculate the bending moment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pile body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of pile-soil interact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each row of miniature pile body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l test, The residual landslide thrust acting on the first and third row piles with 35.49kPa is 2.462.11 and 1.01kN m-1,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idual landslide thrust ratio is 2.44: 2.09: 1.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系;杭州萧山城投集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30) 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引进资助项目(2013RC11)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蒋楚生;周德培;;微型桩抗滑复合结构设计理论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吕凡任,陈仁朋,陈云敏,应建国;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压和抗拔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3 闫金凯;殷跃平;门玉明;梁炯;;滑坡微型桩群桩加固工程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5 冯君;周德培;江南;杨涛;;微型桩体系加固顺层岩质边坡的内力计算模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6 周德培;王唤龙;孙宏伟;;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及其设计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7 肖世国;鲜飞;王唤龙;;一种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内力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8 姚裕春,姚令侃,袁碧玉;降雨条件下边坡破坏机理离心模型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4期
9 王唤龙;周德培;;边坡工程中受压微型桩的屈曲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广;唐红梅;;注浆微型桩群在危岩治理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2 罗卫华;唐承铁;付强;胡毅夫;;门型微型抗滑桩的前、后桩体受力不均衡系数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3 苏荣臻;郑卫锋;鲁先龙;程永锋;;软土地区杆塔基础微型桩抗拔特性试验研究[J];电力建设;2008年12期
4 李永祥;;岩石嵌固式基础在750kV输电线路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建设;2009年06期
5 苏荣臻;鲁先龙;陈培;;微型桩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法及其上拔试验[J];电力建设;2010年06期
6 屈勇;;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承载性能的数值模拟[J];电力建设;2011年02期
7 陆世海;卢彦平;詹清华;屈勇;;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J];电力建设;2011年05期
8 苏荣臻;郑卫锋;;青海地区微型桩杆塔基础应用分析及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1年12期
9 郑卫锋;苏荣臻;鲁先龙;程永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闫金凯;殷跃平;门玉明;;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户巧梅;龚雯;张会明;;空间刚架微型桩体系加固边坡的内力初步探讨[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丹丹;刘小丽;黄敏;李白;;微型群桩加固岩石滑坡受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宝龙;胡厚田;姚勇;;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治理滑坡工程实践[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江学良;曹平;付军;;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水平荷载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刘凯;刘小丽;苏媛媛;;微型抗滑桩的应用发展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汪明武;李丽;韩金平;;液化场地微型斜桩抗震性状有效应力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门玉明;韩冬冬;杨觅;闫金凯;;关于滑坡防治微型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陕西环境地质研究——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王俊林;大直径扩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磊;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许建聪;碎石土滑坡变形解体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俞伯汀;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区滑坡的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晓立;降雨渗流作用下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9 马志涛;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水平受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孙晓立;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媛媛;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加固土质边坡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凯;注浆微型钢管组合桩抗滑机制及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东升;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林宏剑;预应力管桩抗拔承载性状研究和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文智;微型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一建;劲性微型桩抗拔性能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李俊;基于Matlab不同影响因素下复合土钉支护的沉降变形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邹立垒;超载作用下微型群桩与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杨辉;预应力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分析及接桩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10 张益锋;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淑芬;李晓红;王成;;考虑桩侧土抗力时超长桩的临界荷载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姜春林;吴顺川;吴承霞;金爱兵;张友葩;;复活古滑坡治理及微型抗滑桩承载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包承纲,饶锡保;土工离心模型的试验原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4 唐传政,舒武堂,国水应;微型群桩组合结构在基坑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5年04期
5 唐其贵;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张倬元;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7 潘志炎,史方华;高桥墩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4年09期
8 赵明华;刘恩;汪优;;桩柱式高桥墩桩基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9 吕凡任,陈云敏,梅英宝;小桩研究现状和展望[J];工业建筑;2003年04期
10 张煜;压杆稳定性分析的普遍方程及其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书伟;顺层高边坡开挖松动区研究及微型桩加固边坡的内力计算[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肖维民;微型桩结构体系抗滑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吴文平;抗滑微型桩组合结构的计算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郑旭东,黄勇,马克俭;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孔玲云,罗鸿平;禹州电厂一期工程钢-砼组合结构施工[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赵跃宇,蒋丽忠,王连华,刘光栋,易伟建;索-梁组合结构的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内共振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4 金凌志,顾艳阳,曹霞;浅析组合结构在房屋改建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训良;;工程加固改造中的组合结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6 聂建国;樊健生;;广义组合结构及其发展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6期
7 曾菁;樊健生;;双钢板型组合结构[J];工业建筑;2007年04期
8 王立衡;;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9 王强;;梁壳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合理建模[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10 董亮;彭洋;;组合结构疲劳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善桐;高伯扬;;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马云生;杨永德;;空间板架组合结构二阶段设计法[A];第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8年
3 尹泽勇;尹晶;任培正;;组合结构的一类过渡元素[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石刚;刘利;黄玉盈;钟伟芳;余俊;林金铭;;组合结构优化齿行法[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曲淑英;;组合结构的杆系化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钟善桐;;近年来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7 钟善桐;;组合结构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施养杭;;钢—砼组合结构的研究、发展、应用与前景[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鞠美丽;廖绍华;傅相明;;桩板组合结构的技术特点及应用[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10 王小盾;陈志华;白晶晶;李珊珊;安琦;;钢木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泽华;倡导国学少搞“倒贴金”[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赵姝婧 实习记者 赵聪;理想绘制蓝图 匠心构架彩虹[N];新清华;2013年
3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胡达和 谢志红;钢及其组合结构在人行天桥与城市立交桥中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金乾生;在创新中培育优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温航;漫漫四载维权路 德国瑞好终如愿[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6 孙殿臣、隋艳娥 牛秀艳;建筑屋顶待“改革”[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通讯员 唐作凤 胡蕾斯;解开钢筋与型钢柱的“结”[N];中华建筑报;2013年
8 ;钢结构发展前景与目前存在的问题[N];中国冶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海兵;索—梁组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王姗;低噪声柴油机组合结构及连接部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彭伟才;基于混合模型的中频振动声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韬;T构—肋拱组合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架失稳后施工方案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刘小刚;复杂型钢组合结构内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3 熊明祥;钢框架组合结构的冲击响应和防护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胡志礼;扇形弓弦预应力组合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波;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节点区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陈艳;筋板组合结构的中高频传声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7 吕博;钢—竹组合箱形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8 花纯利;柴油机曲轴、连杆及组合结构模态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9 张宁宁;上海平安金融大厦组合结构关键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10 徐兆丰;组合结构在立体车库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84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8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