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钢筋混凝土梁变幅滞回耗能能力衰变规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0:43
【摘要】:在基于能量的结构性能设计方法中,需要根据耗能需求对构件进行能力设计,而了解位移历程和配筋状况对构件滞回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是实现这一步骤的基础。通过对22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分别采用稳态变幅加载和任意变幅加载,分析位移历程、配箍率和配筋率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梁滞回衰变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常幅滞回条件下,增加配箍率能够延缓钢筋混凝土梁滞回耗能能力的衰变过程,其延缓效果随滞回幅值的增大而降低;配筋率的变化对构件耗能能力的衰变过程未见规律性的影响;相对于配箍率与配筋率,滞回位移幅值的影响更为明显且更具规律性,滞回位移幅值越小,构件衰变至稳定的过程会更快,而衰变稳定后的残余耗能能力将更高。变幅滞回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在某个半滞回的耗能能力决定于历史最大位移和已累积耗散的滞回能量,即钢筋混凝土梁的滞回耗能能力受最大历史位移和累积耗能的双控。基于这一双控规律,通过量化箍筋与滞回位移幅值对构件滞回耗能能力衰变的影响,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变幅滞回耗能能力的估计方法。
[Abstract]:In the energy-based structural performance design method,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the cap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equiremen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displacement history and reinforcement condition on the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members is the basis of this step. The effects of displacement history, hoop ratio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hysteresis deca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eady and arbitrary variable amplitude loads on 22 RC be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hysteretic condition, increasing hoop ratio can delay the decay process of RC beam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and the effec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ysteresis amplitude. The change of reinforcement ratio has no effect on the decay process of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Compared with hoop ratio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the amplitude of hysteresis displacement is more obvious and regular. The smaller the amplitude of hysteresis displacement is, the faster the decay to stability is, and the higher the residual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after decay stabilization. Under the variable amplitude hysteretic conditi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n a certain semi-hysteretic cycle is determined by the historical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accumulated dissipated hysteretic energy, that is, the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s controlled by the maximum historical displacement and cumulative energy dissipation. Based on this dual control law,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mplitude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s proposed by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stirrups and hysteretic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n the decay of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RC beams.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08022)
【分类号】:TU375.1;TU3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利;叶献国;;基于复合强度指标的弹塑性输入能量谱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2 白久林;欧进萍;;基于能量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3 缪志伟;叶列平;;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耗能需求计算与设计流程[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长林;张善元;路国运;;基于能量被动耗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4期

2 白久林;杨乐;欧进萍;;结构抗震分析的耐震时程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3 王丰;李宏男;伊廷华;;考虑双向地震激励的标准化地震输入能量反应谱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4 叶列平;缪志伟;程光煜;马千里;陆新征;;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5 常磊;;MDOF系统构件地震能量反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3年21期

6 王丰;李宏男;;基于标准化滞回能量谱的多层结构滞回能量估算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逵;基于地震能量输入历程的RC框架损伤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周小龙;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周定松;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2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3 吕红山;赵凤新;;适用于中国场地分类的地震动反应谱放大系数[J];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德才;叶献国;常磊;;考虑场地条件与设计地震分组的输入能量谱研究[J];地震学报;2011年01期

5 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SDOF系统累积滞回耗能谱[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2期

6 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MDOF系统地震输入能量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6期

7 刘哲锋;沈蒲生;;地震总输入能量谱的拟速度谱估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2期

8 周云;乐登;邓雪松;;设计用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5期

9 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10 叶献国;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缪志伟;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何利;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试验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炜;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实际工况的一种新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2 张媛媛,郭东,令狐可,李浩;动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3 崔国海,马利伟;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4 王锋;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起拱[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5 邓苗毅,徐建国,赵斌;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状况的系统识别方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赵志洲,孙维丰;钢筋混凝土梁健康状况快速动态测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裴勇;梁高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8 郑慧洁;关于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潘勇斌;浅析如何优化钢筋混凝土梁高取值[J];山西建筑;2005年08期

10 匡亚川,欧进萍;内置纤维胶液管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愈合行为试验和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祖东;师忠杰;;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淑芳;陈灿寿;王明洋;;低速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多阶段离散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刘军;王克信;郁时炼;彭维斌;;钢板—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5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阎西康;陈晓;陈培;;海水腐蚀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7 马淑娜;刘新宇;马林建;张晓;;常规武器在土中二次爆炸后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邱兆国;梁力;张凤鹏;;含多类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安全性评价方法及载荷影响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9 任晓丹;;基于损伤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刘卫东;郑七振;;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对比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女学者[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亚平;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永光;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式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诊断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平;配置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磊;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孟一;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梁金福;CFRP板条嵌入式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与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蒋元平;CFRP加固RC梁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业;局部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盛利;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动力响应数值模拟[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红亚;钢筋混凝土梁的火灾及加固修复试验及理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兴龙;自动元胞机在钢筋混凝土梁冲击仿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可;高铁用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数值分析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崔晓明;外粘钢钢筋混凝土梁极限状态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高鑫;钢筋混凝土梁的火灾及加固修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柳世涛;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崔满;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杨福林;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和砼之间粘结强度与承载力关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16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16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