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天津城市空间扩展中的生态足迹动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0:57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的重点。天津是我国北方滨海城市,城市空间扩展中,对资源的需求增长,生态压力扩大。为了美丽天津的加速建设,本文结合天津市自身情况,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国家公顷法、增加污染物和水资源账户以及纳入湿地和海洋资源利用的一系列改进后,根据1990-2012年间天津市资源的生产和消耗情况,对市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测算分析,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预测了天津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期间,天津市城市空间扩展中,建设用地侵占生产性土地,人口快速增长,化石能源消耗增长,导致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增多,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生态承载力总量下降,生态赤字加剧,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加大,生态状况总体呈恶化态势,发展可持续性降低。具体表现为:天津市1990-2012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432%,生态承载力减少了24%,生态赤字增长了630%。特别是近十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长导致的。天津市1990-2012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了79.1%,其中1990-1998年间降幅最大,表明天津市的土地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的依赖度降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度提高。天津市1990-2012年间,生态压力指数波动性增长,2012年达到23.13,区域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的生态状态,且安全状况逐年恶化。从1990到2012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差。由于生态足迹增长幅度远高于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幅度,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指数呈现缓慢的增长。对2020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的预估表明,未来天津市生态环境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是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降低CO2排放。同时,控制污染源,减少大气、污水等污染物排放;保护并增加以耕地为代表的生产性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量。
[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Tianjin is a coastal city in the north of China. I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the demand for resources increases and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increas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Tianjin, this paper has localiz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increased the pollutant and water resources accounts, and incorporate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s in wetland and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cluding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the national hectare method, the addition of pollutant and water resources account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wetland and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in Tianjin from 1990 to 2012,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ianjin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in the future was forecasted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during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in Tianjin, the construction land occupied productive land,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energy increased, which led to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the increase of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 tot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s, the ecological deficit intensifi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nder increased pressure, and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is deteriorating,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is reduced. From 1990 to 2012 in Tianji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increased by 432.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by 24 percent, an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increased by 630000. In particular,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deficit have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ten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1990 to 2012,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GDP decreased by 79.1 yuan in Tianjin, and the decline was the biggest between 1990 and 1998, indicating that the land productivit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ianjin were improving continuous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ess dependent on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more dependen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1990 to 2012, the fluctuation of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in Tianjin increased to 23.13 in 2012. The region is always in an extremely unsafe ecological state, and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s deteriorating year by year. From 1990 to 2012,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diversity index of Tianjin decreased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became worse and worse.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decrease of diversity index, the index of development ability of eco-economic system is increasing slowly. The prediction of Tianji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2020 indicates that the pressure of Tianji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ll be further increased in the fut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mphasis is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reduce the use of fossil energy, and reduce CO2 emiss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lution sources should be controlled, th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such as atmosphere and sewage should be reduced, the productive land area represented by cultivated land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increased, and the land yield per unit area should be increase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王青;顾晓薇;李广军;;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周洲;朱俊;陈兴龙;;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初道忠;;生态足迹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5 张伟;陈燕飞;;规划研究动态[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4期

6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于宏民;王青;俞雪飞;刘建兴;;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足迹[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高成康;蒋大和;;针对生态型城市规划的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冯兴亚;李晓英;;基于生态足迹的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10期

10 卢彦;李光;;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伟;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华林;基于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春霞;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可持续性定量评估与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建兴;中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与地理分布[D];东北大学;2005年

4 周晔;广西沙田镇农村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欢;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评价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科;基于GIS和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柳阳;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评价[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陈畅;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北京市绿色交通生态效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9 周珊;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黄敏;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福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6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16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