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抗滑桩和锚杆联合支护下边坡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19:04
【摘要】:为研究抗滑桩和锚杆联合支护下边坡的地震响应规律及破坏过程,开展了相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三种不同地震波,不断增大地震波的峰值,得到了支挡结构的动应力分布规律及加固机理。试验表明:1坡体裂缝的产生对其加速度响应规律影响很大,在裂缝产生后,常规的响应规律将发生突变。2在高烈度地震波作用下,深层次的基岩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深层的破坏可能使得对边坡失稳模式的常规设防(针对滑动面)变得失去意义。3在地震过程中,由于坡体向外滑动,同一锚杆的不同位置发挥最大抗力的时间具有先后顺序,靠近坡面的锚杆段首先达到最大值,依次为后面的自由段、锚固段。4在地震作用较小时,桩后动土压力近似成抛物线分布,桩前动土压力成矩形分布;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大,靠近滑带处的桩前、桩后动土压力增长较快。试验结果为该支挡形式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process of slope supported by anti-slide pile and bolt, th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input of three different seismic waves, the peak value of the seismic wave i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the dynamic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and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are obtain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ccurrence of cracks in slope bod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law, and after the cracks are produced, the conventional response law will mutate. 2 under the action of high intensity seismic wave, Deep bedrock will also be damaged and destroy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deep failure may make the conventional fortification of slope instability mode (aimed at sliding surface) become meaningless. 3 during the earthquake, the slope body slips outwards. The time of exerting the maximum resistanc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same bolt has an order of order. The anchoring section near the slope first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followed by the free section, and the anchoring section. 4 is less active in the earthquake. The dynamic earth pressure at the back of the pile is approximately parabola distribution, and the dynamic earth pressure at the front of the pile is rectangular.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action, the dynamic earth pressure behind the pile increases rapidly in front of the pile near the slip zo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retaining form.
【作者单位】: 后勤工程学院;岩土力学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庆市重点试验室;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2011CB013600,2011CB710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496) 重庆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3jcyjys0002,cstc2012jjys0001)
【分类号】:TU476;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汪鹏程;朱大勇;许强;;强震作用下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及不同加固方式的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3 叶海林;郑颖人;陆新;李安洪;;边坡锚杆地震动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4 刘昌清;李想;张玉萍;;双排桩支挡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5 杨果林;文畅平;;格构锚固边坡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敏;倪国葳;苏幼坡;苏经宇;;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的竖向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王磊;凌程建;李昕;;堤坝结构模型抗震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孟海;陈隽;李杰;唐光武;郑罡;;地下管线-土非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4 陈晓利;周本刚;冉洪流;王明明;;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昕,刘亚坤,周晶,马恒春,朱彤;Experimental Study on Free Spanning Submarine Pipeline Under Dynamic Excitation[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2年04期

6 郑升宝;蒋树屏;王晓雯;林志;;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付宏渊;吕东滨;刘建华;;震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8 卿启湘;王永和;李继超;;风化泥质板岩路堤工程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凌贤长,王东升;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10 凌贤长,王臣,王志强,王东升,王成;自由场地基液化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剑;张路青;胡瑞林;王学良;;大型结构面产状影响下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王学良;张路青;周剑;田世艳;;地震型砾岩崩塌体运动学特征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王文军;张学龙;朱红发;徐培民;;带钢抖动试验装置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4 周晶;李昕;范颖芳;;海底悬跨管道地震反应分析——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5 曲宏略;张建经;;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申玉生;高波;胡邦;毕立栋;翟加生;;强震区隧道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孙钧;许建聪;;岩坡震害机制及其整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滨;断层作用下埋地钢质管道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周保;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永波;深海输液立管涡激振动预报及抑振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余萍;悬吊质量体系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彬;基于GIS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亮;桥墩结构模型与水相互作用的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迅;高混凝土拱坝动力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森;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崔佳佳;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抗震仿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胜传;杨伟;张昌林;;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梁青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方法的评述[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3 高永涛,张友葩,吴顺川;土质边坡抗滑桩机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潘旦光;楼梦麟;;河谷地形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5 朱传统;刘宏根;梅锦煜;;地震波参数沿边坡坡面传播规律公式的选择[J];爆破;1988年02期

6 裴来政;;金堆城露天矿高边坡爆破震动监测与分析[J];爆破;2006年04期

7 王运生,王士天;地球自转和日月引潮力与滑坡灾害发育的相关性探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陈玲玲,陈敏中,钱胜国;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9 罗渝;何思明;何尽川;;地震作用下抗滑桩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10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旭东;双排桩支挡结构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建君;复杂山区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冯落;天津滨海软土地区地震频谱和场地动力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松;郑颖人;邱文平;;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有限元设计计算与优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朱柳沅;;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16期

3 孙勇;;桩前开挖时抗滑桩的随机m法计算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4 李俊堂;;抗滑桩锚索组合在高陡岩石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32期

5 蒋建平;马恒;;抗滑桩-边坡体系中桩与地层协同工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2期

6 黄新朋;王桂林;张永兴;梁健;;酸雨侵蚀作用下抗滑桩混凝土中性化试验[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刘平;张丽荣;左其平;;四川省宝兴县先锋村2-1~#滑坡抗滑桩桩孔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3期

8 张爱民;丁士胜;;抗滑桩系统的建造[J];中国海洋平台;1989年S1期

9 李乾坤;石胜伟;韩新强;梁炯;黄海;;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10 步向义;倪国葳;吕桂林;;大幺姑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应用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辜永国;;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大型抗滑桩成桩试验论证[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2 寇国祥;朱忠荣;;抗滑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3 刘凯;刘小丽;苏媛媛;;微型抗滑桩的应用发展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孙勇;;单排抗滑桩随机有限杆单元法计算的分析与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平;王思敬;王幼明;韩庚友;;二维离散元模拟抗滑桩的折算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徐良德;;抗滑桩桩前滑体出现塑性变形时抗力分布的初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7 曾德荣;王卫花;范草原;;预应力锚索钻孔抗滑桩结构现场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辜永国;;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大型抗滑桩成桩试验论证[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刘洪波;;抗滑桩处治山体滑坡施工工艺[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10 李永;;浅谈抗滑桩的施工[A];铁道工务论文集(第3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赵海燕;捆绑式抗滑桩获专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通讯员 吴天铁 何政权;二十五局集团三公司抓安全从小处入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3 曾立;重庆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有望年底建成[N];西部时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玲;重庆飞马片区滑坡抗滑桩治理的研究及监测[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仁强;深层滑坡体特长抗滑桩护壁支护参数优化及极限位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乐;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涂文博;边坡微型抗滑桩群空间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云;埋入式抗滑桩动静力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熊伟;二郎山榛子岭抗滑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靳睿斐;昔格达地层深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3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23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