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扩大十字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SRC梁节点抗震承载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7 19:46
【摘要】:提出了内置扩大正、斜向十字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工字钢型钢混凝土(SRC)梁节点的构造方式。通过对4个内置扩大正十字形和斜向十字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柱-SRC梁节点试件和1个内置普通十字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SRC梁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剪切变形和钢材应变,分析了配钢形式、加载角度和构造措施(直接焊接、竖向隔板连接)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新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均发生节点区剪切破坏,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区箍筋及型钢腹板应力均达到屈服强度,试件型钢及翼缘框内混凝土仍能承担较大荷载,并趋于稳定;新型SRC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力-剪切角滞回曲线饱满,无捏缩现象,其受剪承载力比相同破坏模式的普通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大;柱内采用斜向布置十字型钢以及梁柱正交时,节点试件的剪切承载力更大,所提出的两种构造措施对节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SRC) beam joints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I-shap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extended positive and oblique cross sec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low cycle cyclic loading tests of fou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RC beam joints with enlarged normal cross section and oblique cross section and one specimen with a common cross section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and SRC beam with built-in cross sec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hysteretic curve, skeleton curve, shear deformation and steel strain of the specimens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teel distribution, loading angle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direct welding, vertical partition connecti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core zone is calcula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zone shear failure occurs in the joint of the two new type SRC Liang Zhu joints, and when the ultimate state is reached, the stresses of the stirrups and the steel web in the joint zone reach the yield strength. The concrete in the section steel and flange frame can still bear large load and tend to be stable. The shear angl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new type of SRC Liang Zhu joint is full and no pinch phenomenon, and its shear capacit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iang Zhu joint with the same failure mode. When cross section steel and Liang Zhu are used in the column,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joint specime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joint specimen, and the two structural measures proposed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join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380)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3089)
【分类号】:TU398.9;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才华;王翠坤;孙慧中;;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4期

2 刘阳;郭子雄;叶勇;;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忠献,张雪松,丁阳;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4期

4 闫长旺;贾金青;余芳;姜睿;;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S1期

5 王秋维;史庆轩;姜维山;张兴虎;侯炜;田园;;新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1期

6 贾金青;朱伟庆;王吉忠;;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剪承载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7 张士前;陈宗平;王妮;陈宇良;;型钢混凝土十形柱空间节点受剪机理及抗剪强度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长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闫玉海;刘西拉;;对称破坏试验中的不对称性[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贾英杰;丁永刚;姚谦峰;;N_u—M_u曲线中菱形区概念在矩形混凝土柱大小偏压判别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方有珍;于小健;王乘风;何绪杰;;既有混凝土梁上开孔后的受力性能分析与加固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古川;李进;李青宁;;RC巨型框架结构中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月松,虞挺;温度与收缩对闸室薄壁墙身裂缝的影响[J];海洋学研究;2005年03期

6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joint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0年03期

7 俞福利;蒋路;王伟栋;;带缝钢板外包混凝土剪力墙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8 刘阳;郭子雄;黄群贤;;不同构造形式的CSRC节点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0期

9 张兵;房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1年05期

10 胡炳成;;浅谈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技术途径[J];甘肃科技;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春光;程文p<;罗青儿;荣强;;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马佳宝;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装配式承重部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邱继生;钢纤维混凝土密肋复合楼盖体系计算理论及受力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胡良明;塑性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模型与破坏准则[D];郑州大学;2012年

5 袁雪霞;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赫;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爱民;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任庆新;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冬雁;无粘结预应力装配混凝土节点抗震及震损加固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10 李晓莉;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余文华;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芳芳;钢骨-FRP管混凝土结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柴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强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鲍安安;钢筋混凝土柱双向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周飞;型钢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承载力计算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磊;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华伟;宽肢异形柱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欣颖;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纵向剪切粘结试验及耐火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超;钢梁—连续复合螺旋箍砼柱组合框架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参数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云;李斌;;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欧进萍,牛荻涛,王光远;多层非线性抗震钢结构的模糊动力可靠性分析与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4期

3 杜修力,刘勇生;强震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累积破坏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3期

4 贾金青;姜睿;徐世p,

本文编号:233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3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