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长三角地区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6:44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其排放量的控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而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水泥等相关基础行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因此,建筑碳排放的来源分析和定量计算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逐一地分析建筑从建材的生产直至最后拆除的整个过程中碳排放的来源和影响因子,梳理出相应清单数据,并通过实例的计算过程说明了清单数据库的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国内外建筑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三种计算方法,对其中的排放系数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出各阶段对应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确定了长三角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能源生命周期边界和建筑生命周期边界,并整理出能源电力碳排放清单。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造施工、运营使用、建筑拆除五个阶段,多方面收集不同阶段的详细碳排放数据。从不同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线着手,研究各种工艺过程产出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并按照统一标准重新换算,获取建材生产阶段数据;比较分析五种常见运输方式,选取最适合长三角地区建材运输的方式,得出建材运输阶段数据:根据获取施工资料详细程度不同,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不同,从机械设备、建造流程、施工工艺三种角度,梳理建造施工阶段数据;综合考虑设备使用耗电和构建维护更新两个因素,研究运营使用阶段数据;借鉴台湾学者的回归公式,结合大陆学者案例研究的成果,给出建筑拆除阶段数据的估算方法;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以东南大学逸夫建筑馆为例,根据文中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其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结果分析了各阶段碳排放占比,总结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carbon dioxide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greenhouse gases, the control of its emission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cement and other related basic industries, consuming a lot of energy, but also increasingly seriou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sourc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building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evalu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to the final demolition one by one, and sor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inventory data.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the list database is explain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an example.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and thre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building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are summarized. The e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 is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tivity data and emission factors are sorted out. The energy life cycle boundary and building life cycle boundary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of building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inventory of energy and power is sorted out.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building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use, and building demolition. The detailed carbon emission data of different stages are collected from many aspects. Starting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ion lines, 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of the materials produced in various processes are studied, and the data of the production sta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tandar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five kinds of common transportation modes,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way for building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data of building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stage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ree angles, comb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data; Considering the two factors of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renewal, the paper studies the data of operation and use phase,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gression formula of Taiwan scholars, and gives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building demolition stag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of mainland scholars. Thus, a more perfect carbon inventory database for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buildings is established. Taking the Yifu Building Hal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building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each stage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building is summarized.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3;TU111.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3 ;澳大利亚参院通过碳排放税法案明年7月起征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4 宋婷;沈清基;;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06期

6 王怡洁;;一波三折的欧盟碳排放谈判[J];汽车与配件;2014年14期

7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9 ;改变居住模式可以有效削减碳排放[J];能源工程;2008年02期

10 N.福特;赵艳春;;减少碳排放促使土耳其开发水电[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42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42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