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压实黏土梁弯曲开裂性状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8 10:52
【摘要】:裂缝的存在显著降低黏土层的防渗性能。研制了土梁弯曲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压实黏土梁张拉开裂性状,分析了裂纹扩展过程,并采用PIV技术揭示了裂纹尖端的应变局部化现象,获得了不同含水率下压实黏土的开裂应变。试验结果表明:三点弯梁拉伸区可能出现多个应变局部化区域,其中靠近跨中的一个发展为宏观裂纹;裂纹宽度随中点挠度近似呈线性增长,且受含水率影响较小;含水率对土梁开裂特性和开裂应变影响很大,随着含水率由32.6%增至37.0%,土梁断裂挠度显著增加,裂纹尖端的应变局部化区域变大,开裂应变从2.4%增大至4.1%,跨中荷载挠度曲线呈现由跳回型向跳过型变化,荷载峰值明显降低,土梁由脆性断裂逐渐转变为延性断裂。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crack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mpermeability of clay layer. A soil beam bending test device was developed. The tensile cracking behavior of compacted clay beams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was studied, the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phenomenon at the crack tip was revealed by PIV technique. The cracking strain of compacted clay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wa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may be multiple strain localization regions in the tensile zone of three-point bending beams, and the crack width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idpoint deflection, and is less affected by moisture content. The moisture cont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in of soil beam.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from 32.6% to 37.0%, the fracture deflection of soil beam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area at crack tip becomes larger. When the crack strain is increased from 2.4% to 4.1, the deflection curve of mid-span load changes from jump mode to jump type, the peak load de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soil beam gradually changes from brittle fracture to ductile frac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04700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Y12E0801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12E09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451)
【分类号】:TU3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土石坝抗裂研究小组;粘性土抗拉特性的测量和对土石坝裂缝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年03期

2 李雷,荣卫东;几种击实土挠曲极限拉应变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3 张敏;吴宏伟;;颗粒图像测速技术在离心试验变形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4 曾国熙,潘秋元,胡一峰;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5 姚裕春;姚令侃;袁碧玉;;边坡开挖迁移式影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张嘎;牟太平;张建民;;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离心模型试验变形场测量[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孙萍;彭建兵;陈立伟;王志新;;黄土拉张破裂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君;刘福海;孔宪京;李永胜;;PIV技术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张琰;张丙印;李广信;孙逊;;压实黏土拉压组合三轴试验和扩展邓肯张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10 张云;王惠敏;鄢丽芬;;击实黏土单轴拉伸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律弦;潘泓;;ANSYS在环梁支护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4 刘艳军;孙敦本;;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5 汪中卫,刘国彬;基于卸荷及变形的主动土压力计算[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6 朱建华;;饱和与非饱和压实粘性土的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86年04期

7 侯新宇;刘松玉;童立元;;地铁换乘站坑中坑开挖变形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高新南;刘松玉;童立元;;苏州地铁车站基坑多支点咬合桩插入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胡卸文;软土性质及其地基加固技术研究概况[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年04期

10 覃海婴,杨晓贞;考虑卸载扰动与土流变特性的基坑性状的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荣跃;曹茜茜;刘干斌;刘晓虎;;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进展及在宁波地区的买践[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吴凯华;蒋美蓉;;软土深基坑工程开挖支护时空效应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纯升;杨九宏;许劲松;;基坑开挖与喷锚支护数值分析研究[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裴富营;罗强;张良;;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特性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罗晓辉;;深基坑开挖渗流与地层变形耦合数值分析[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吴旭阳;梁庆国;李春清;王丽丽;;黄土抗拉强度的综合影响因素探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魏少伟;基坑开挖对坑底已建隧道影响的数值与离心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刁钰;超深开挖对坑底抗压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特性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亚林;地震时高土石坝的弹塑性分析和抗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石城;基坑开挖的弹塑性与流变分析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磊;邯郸粉质粘土Duncan-Chang模型及应力—应变归一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俊;基坑开挖侧向卸荷对坑周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肖文辉;基于透明土的盾构隧道模型试验初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慧;上砂下黏双层地基纺锤形桩靴基础的穿透破坏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惠敏;粘性土抗拉特性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郑坚昭;复杂荷载作用下软土基坑变形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战宏;深基坑支护中土压力计算及数值模拟[D];海南大学;2011年

9 许岩剑;坑底软土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10 危媛丞;考虑反压砂包的软土基坑变形与稳定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元;闫静雅;孙艳萍;;盾构隧道施工工程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魏纲;贺峰;;砂性土中顶管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包承纲,饶锡保;土工离心模型的试验原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4 牛运光;;土石坝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处理措施综述[J];大坝与安全;2006年05期

5 张国栋;李雷;李君纯;;应变控制土梁挠曲仪的研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2年05期

6 ;Stability control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J];Engineering Sciences;2010年04期

7 油新华,李晓;国外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8 陈立伟;彭建兵;孙萍;;跨地裂缝墙体开裂形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9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王庆良;冯希杰;张骏;李新生;卢全中;黄强兵;马润勇;卢玉东;;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10 徐玉明;迟卫;莫立新;;PIV测试技术及其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辉;堆石坝心墙水力劈裂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李守存;黄土抗拉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解中辉;核电站斜坡式堆石堤模型试验及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亚民,杨卫;考虑裂纹扩展的缺陷评定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2 赵诒枢;;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有效应力准则[J];云南工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3 陈梦成;孙燕君;;不同炮位爆破对裂纹扩展影响初探[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4 王水林,葛修润;流形元方法在模拟裂纹扩展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5 徐晖;;混凝土侵彻过程中的裂纹扩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10期

6 陈静曦;动、静载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异同点[J];岩土力学;1990年02期

7 李海波,赵坚,李俊如,周青春,刘亚群;基于裂纹扩展能量平衡的花岗岩动态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8 周小平;杨海清;董捷;;压应力状态下多裂纹扩展过程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孙燕君;;复合型载荷下裂纹顶端的塑性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10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非均质岩桥对裂纹扩展贯通机制影响的数值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正召;唐春安;唐世斌;徐涛;朱万成;杨天鸿;;三维裂纹扩展的模拟试验[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明秀;谢志明;陈志松;刘文斌;黎立云;;温度条件下岩石Ⅰ-Ⅱ-Ⅲ复合型裂纹扩展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栾茂田;田荣;杨庆;张大林;;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在岩质材料宏观裂纹扩展分析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相麟;;韧性损伤与裂纹扩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春金;裂纹扩展及合理布锚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鹏;埋地管道破坏的裂纹扩展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8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68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