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软件二次开发

发布时间:2018-12-13 16:18
【摘要】: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的黄金时期,上个世纪人们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不是很重视,认为地震发生时土体对地下结构的应变具有约束作用从而不容易破坏,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如今对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并没有成熟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地铁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为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总结大型复杂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分析其破坏灾变机理。 本文在归纳了国内外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震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实际工程对地铁隧道、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土体本构模型、人工边界、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土-结相互作用等关键性参数的敏感性,确定了适合实际工程的最优模拟方案。模拟分析时选取了不同的计算工况,包括成层土体、断层、不同隧道间距和埋深、地铁车站的柱尺寸及位置、不同衬砌加固方案以及不同地震波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依据模拟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在MFC平台上完成了地铁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计算软件的研发。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针对研究的不足拟定后续工作的展望。 本文的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衬砌应力峰值出现在拱腰、拱脚及拱肩部分,输入地震波的类型对地铁隧道的动力特征影响很大,而与衬砌刚度的相关性不大,输入地震波后土体表面的加速度有所放大。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层间位移角在允许范围内,其应力峰值发生在中柱的端部,侧壁与板、车站与隧道交接的地方也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Abstract]:China is in the golden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rail transit. In the last century, people did no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afety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ere is no mature theory and metho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eismic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ponse law of large and complex underground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The failure mechanism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ismic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seismic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ubway tunnel and station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sensitivity of key parameters such as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 artificial boundary, selection and input of seismic wave, soil-junction interaction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The optimal simulation scheme suitable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is determined. I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different calculation conditions are selected, including layered soil, fault, different tunnel spacing and depth, column size and position of subway station, different lining reinforcement scheme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ismic waves on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and theory of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software of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ubway tunnel is developed on the platform of MFC.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and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peak value of lining stress appears in the arch waist, arch foot and arch shoulder under earthquake, and the type of input seismic wav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way tunnel, but has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the lining stiffness.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arth surface after the input seismic wave is enlarged. The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of subway station i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and the stress peak occurs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column, the side wall and the plate,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station and the tunnel meet will also appear the phenomenon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311.3;TU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卫星;景诗庭;;水位回升对浅埋地下结构的影响及对策[J];地下水;1992年04期

2 胡振瀛,刘洁;地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地下空间;1998年03期

3 张玉辉 ,刘万涛;地下结构防水渗漏问题的探讨[J];水利天地;2001年05期

4 娄奕红,刘喜元,彭俊生;地下结构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的计算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3期

5 洪兵;;简述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J];民防苑;2005年05期

6 毛建政;地下结构渗漏治理施工方法初探[J];安徽建筑;2005年01期

7 王海波,解国梁,杨光,汪志强;一个地下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杜义欣;刘晶波;伍俊;杜修力;;常规爆炸下地下结构的冲击震动环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刘晶波;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郜东明;谭跃虎;马伟江;;地下结构的抗浮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拴成;陈拓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评价[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刘志贵;万仁辉;;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刘志贵;;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地下结构》一书“前言”的有关部分(摘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刘晶波;闰秋实;杜义欣;伍俊;;地铁地下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马民杰;李慧剑;张蔚;;地下结构破坏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宋二祥;;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王明年;关宝树;;高烈度地震区地下结构减震原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袁勇;;地下结构高性能计算的挑战[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报告集[C];2007年

10 戚承志;陈灿寿;陈剑杰;钱七虎;王明洋;;长形大截面地下结构的横向自由振动方程[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宇鑫 实习生 李山;紧邻楼房施工须有安全保证[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东良;孔隙含水岩石中地下结构的水力荷载[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覃亚伟;大型地下结构泄排水减压抗浮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剑晨;城市暗挖隧道穿越既有地下结构的力学响应及其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何涛;地下结构随机荷载反演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王文晖;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冬冬;城市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3年

10 孙超;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健;可液化场地土与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茜;地面爆炸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D];长安大学;2015年

3 尹恒;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反应加速度分析方法的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繁;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软件二次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建毅;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横向应变传递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高海;地下水对某已建地下结构的浮起作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建文;多因素致某地下结构破坏成因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1年

8 戴皓华;人防地下结构抗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欧阳燕青;直下型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张国才;坡地地下结构浮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6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76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