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吉林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6 10:55
【摘要】:国内外的工程建设项目发展情况表明,当建筑结构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对既有结构的改造加固和修复将成为主要的结构建设方式。目前国内改造加固工程中,由于对拟加固结构的分析不够全面、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等因素,导致国内的改造加固工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情况都制约了我国改造加固技术的发展。 本文结合吉林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的改造加固工程,建立了拟加固工程的计算模型,从整体上对拟加固结构进行了MIDAS分析,处理了新建结构体系与原结构体系的连接及新旧混凝土接合面的粘结,得到了结构的加固方案,同时对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修复处理。本文主要是分对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了解整体结构,确定上部屋盖结构的结构形式为双层空间网壳结构,建立结构整体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整体分析包括静力分析、时程分析等,结构整体性能良好。 2、依据现有的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技术,处理好了拟建工程中新建混凝土部分与原混凝土的连接问题,相交界面凿毛、刷界面剂,并且在节点处加腋、加筋,以此来提高抗剪承载力。 3、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部分框架梁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整体分析结果确定结构下部混凝土的承载力加固的措施,拟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或外粘型钢加固法对框架梁进行加固。 4、针对结构中出现的梁板裂缝、钢筋锈蚀、看台混凝土表面酥松等耐久性问题对结构下部混凝土进行耐久性修复,保障结构的耐久性。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when 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velops to a certain stage, the reconstruction, reinforc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will become the main way of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retrofit and reinforcement projects due to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uneven technical level of the designers, and the high construc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se conditions hav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trofit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n China.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project of Jilin City National Fitness Center Stadium,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proposed reinforcement projec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IDAS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as a whol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w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original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bond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concrete joints are treated, and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obtained. Meanwhile,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s repair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are studied: 1.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tructure,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form of the upper roof structure as the double layer space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 and set up the whole structure model. Then the whole analysis of the model including static analysis, time history analysi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is good. 2.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nection technology of new and old concrete, the problem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w concrete part and the original concrete in the proposed project has been dealt with, intersecting the interface with haircut, brushing interface agent, and adding axil and reinforcement at the joi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hear capacity. 3. The overal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ome frame beams of the structure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whole analysis, th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ncret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einforcement method of increasing cross section or external adhesion steel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frame beam. 4. Aiming at the durability problems such as beam-slab cracks, steel bar corrosion, bleachers concrete surface shortness and so on, the durability restoration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concrete is carried out to ensure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7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光;;防止混凝土钢筋锈蚀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2 刘治;徐昊;裴兆贞;;某工程钢筋锈蚀原因分析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9年16期

3 耿欧;袁迎曙;蒋建华;鲁彩凤;张风杰;;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春发;;生锈钢筋要不要除锈?[J];建筑工人;1983年02期

5 赵宪尧;;生锈的钢筋有更大的拉力吗?[J];建筑技术;1978年05期

6 洪乃丰;停建工程中裸露钢筋的锈蚀与防护技术[J];施工技术;1989年02期

7 李德康;如何阻止钢筋锈蚀[J];施工技术(建筑技术通讯);1990年04期

8 于素芬;;冷轧扭钢筋锈蚀性能的初步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1990年01期

9 王采玉;;钢筋锈蚀评定标准方法的研究[J];混凝土;1990年04期

10 王宗昌;;钢筋的锈蚀及防护[J];建筑工人;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霖;牛荻涛;;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A];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赵科;;钢筋锈蚀、保护和补充替代问题[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刁学优;鲍自均;;某地下室顶板钢筋锈蚀原因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勇;杜修力;李悦;颜超;;荷载与溶液腐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忠民;;钢筋品种-性能-控制机制[A];线棒材高效能工艺技术研讨会报告文集[C];2013年

6 马良哲;白常举;;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庆霖;牛荻涛;;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A];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论文集[C];2004年

8 韦树英;张喜德;;混凝土结构受压区钢筋锈蚀损伤动力鉴定[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9 丁铸;董必钦;张鸣;邢锋;;电流密度对钢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志刚;郝挺宇;任雪梅;张润;;某高层住宅大气环境下钢筋锈蚀耐久性评定[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不锈钢钢筋在建筑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刘魁;建筑钢筋替代产品在南京诞生[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记者 徐朝晖;兰溪钢筋比较试验合格率达89%[N];金华日报;2009年

4 李玉明;我国工程建筑防腐蚀形势严峻[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高飞;细晶粒高强度低合金耐蚀钢筋开发[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贾晓静 刘加军 通讯员 王文亮;标准——为耐腐蚀钢筋推广助力[N];中国冶金报;2013年

7 马培文;烟台“楼垮垮”的始作俑者是谁[N];中国商报;2010年

8 孙仁国 粟步武;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解析[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9 汪鲁迅 冯英明;破解军港混凝土延寿的“基因密码”[N];解放军报;2009年

10 ;强度和耐久性一个都不能弱[N];中国水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成友;碱式硫酸镁水泥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4年

2 马亚飞;多源不确定信息下服役RC桥梁可靠性及寿命评估[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吴强强;环境—荷载耦合作用下RC桥梁裂缝和极限承载力的模拟计算[D];浙江大学;2016年

4 刘明;海洋环境下高强耐蚀低合金钢筋的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5 胡融刚;钢筋/混凝土体系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耿欧;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速率预计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张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压弯构件变形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锋;复杂应力状态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彭修宁;锈损后钢筋混凝土疲劳耐久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阎西康;盐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Zn-5%Al镀层钢筋在混凝土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城;基于钢筋锈蚀的PC等截面箱梁桥底板开裂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赵本栋;海域地区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宁宁;氯盐环境下钢筋与纳米粘土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邓轶涵;钢筋增强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6 贺卫东;基于超声导波的钢筋锈蚀检测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孟祥鑫;冻融循环后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敖們;衬砌钢筋锈蚀对岩石隧道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李鹏;FBG腐蚀传感器在钢筋锈蚀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郭超;两种锈蚀方法对锈后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92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92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