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加固后的现有框架—核芯筒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7 11:32
【摘要】:我国经济复苏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业领域不断进步;高楼大厦日益增多、琳琅满目。同时由于我国处于地震频发地带,且相当一部分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已不能满足现有功能的使用要求;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更为突出。对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也就是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可由于现行的抗震鉴定标准不能适用于所有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本文针对鉴定标准暂不能适用,也就是加层改造后的框架-核芯筒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为该类建筑制定分两级的特殊鉴定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完整的鉴定分析,得出其不满足鉴定要求。比较常用加固方法的加固性能,采用综合抗震加固方法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论文中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地震作用理论计算方法,对各方法的理论公式进行推导,综合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性,最后确定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实例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将RHITG035人工波、TH3TG035天然波、VAH-2天然波输入计算软件,对工程实例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在各地震波作用下相应的动力响应。经过时程分析后,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承载力、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楼层水平速度及加速度等作出比对分析。得出,通过对某百货大楼采取文章中设计的综合加固法加固后,结构各方面抗震性能均有所改善,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通过该项研究,对同类工程的抗震鉴定及加固处理后抗震性能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Since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made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ur country is in the earthquake frequency area, and quite a lot of existing buildings can not mee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masse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xisting building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particula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s more prominen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xisting buildings is also called seismic evaluation. But because the current seismic appraisal standard can not be applied to all existing buildings, this paper can not apply to the appraisal standard temporarily, tha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frame-core tub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after the addition of storeys. A speci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wo levels is established for this kind of building, and a complete apprais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concrete engineering examples,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ppraisal. Comparing the strengthening performance of common reinforcement methods,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design of structures is carried out by comprehensive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widely use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of seismic action are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of each method are deduc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ructures before and after reinforcement is analyzed. The RHITG035 artificial wave, TH3TG035 natural wave and VAH-2 natural wave are input into the calculation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time history of th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each seismic wave is obtained. After time history analysis, th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floor displacement and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interstory shear force,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strengthening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ach aspect of the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method designed in the article is adopt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eismic identificatio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seismic identifica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after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73.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京;某住宅楼钢筋混凝土开裂楼板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张宽权;某礼堂可靠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3 何世兵;付茂兰;封承九;刘兴远;;既有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方法讨论[J];重庆建筑;2008年05期

4 余志钢;某加冰台结构可靠性鉴定及受损机理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张磊;鄢贵权;杨先寿;;用沉降监测结果指导建筑物的纠偏施工[J];城市勘测;2008年01期

6 汪祖民;李安勇;赵宝成;马中晓;;施工对砖混结构房屋安全影响监测[J];地矿测绘;2008年01期

7 赵尚传,赵国藩,贡金鑫;在役混凝土结构最优剩余使用寿命预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史波;赵国藩;;基于可靠度的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预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张卫东;;某框架结构办公楼纠倾设计与施工[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3期

10 徐阳;;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鉴定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增忠;张新华;范立础;;混凝土结构全寿命维修策略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闫思凤;李家富;周莉桦;;国锐广场A、B座结构设计[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3 康加华;;某广电中心超限结构分析[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4 周善来;;华府天地4号楼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5 徐斌;;浅析PKPM软件关于层间刚度比的控制计算[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6 秦云;酒明会;卓郅颖;;考虑楼板配筋影响的RC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案例研究[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7 许振齐;陈新孝;曹晶;;地裂缝对双肢剪力墙结构连梁的影响分析[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8 张文利;程亚兴;;基于拆除构件法的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分析[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9 郭二伟;;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10 陈霖;;合肥置地广场·柏悦中心C座结构抗震设计[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尚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评估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芳成;地下结构可靠性广义特征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吴瑾;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李平先;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冻和抗渗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孙晓燕;服役期及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仲伟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则英;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孙彬;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退化与抗震性能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索清辉;基于概率理论的既有桥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王剑;基于信息更新的混凝土结构性能预测和可靠性管理[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敏;外包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2 魏庆晨;已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新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3 唐丽云;框架结构倾斜病害治理中的变形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4 黄国胜;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及加固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惠军民;纤维布包裹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吕伟荣;粘贴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刘光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健康诊断和加固技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庄继勇;干熄焦钢框架的可靠性评定与加固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9 张慧鹏;基于自身信息的现有结构可靠性实用评定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张凯;变电构架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41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