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山体地貌下受山坡与建筑间距影响的低矮房屋风荷载风洞试验研究
[Abstract]:Through wind tunnel tests,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low-rise buildings under three typical mountain landforms is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low-rise buildings without peripheral disturbance, and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low-rise houses at 0 掳wind direction angle is discussed, and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low-rise houses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low-rise buildings without peripheral disturbance.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hillside and building varies, the variation rule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shape coefficient is analyzed,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low-rise building under 0 掳~ 90 掳wind direction angl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re is a hillside behind the house, the wind pressure on the windward, leeward, side and roof of the building is positiv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ace between the house and the hillside, the positive pressure on the upwind surfac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and the positive pressure on the side and the leeward generally decreases,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begins to appear at the roof edge and the absolute value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re is no peripheral disturbance, the wind pressure on the building surface chang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positive pressure on the upwind surface continues to increase, while the wind pressure on the leeward, side and roof becomes negative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figure coefficient, the leeward surface is affected most obviously by the mountain body, while the upwind surface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mountain body. Upwind eaves, left side left edge, right side right edge and upwind midline, back wind roof center line, leeward midline may produce greater wind pressure than other parts. These high local wind pressur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so as to avoid local damage of building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untain environment, the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 angle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without peripheral influence. When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is 0 掳and there is no peripheral interference, the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upwind roof appears negative pressure extreme value-1.15, and when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is 0 掳and there is no peripheral interference, the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upwind roof is-1.15. In the design of low-rise houses, the most unfavorable wind angle of low-rise hou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ffected by mountain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180,51278190)
【分类号】:TU3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鹏;陶玲;全涌;顾明;;檐沟对低矮房屋屋面风荷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2 周戟;窦远明;赵娜;;低矮房屋墙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戴益民;李正农;李秋胜;宋丽莉;;低矮房屋的风载特性——近地风剖面变化规律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陈水福;吕少琳;;低层双坡房屋屋面风荷载的数值研究——坡角和高宽比影响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绪红;聂少锋;周天华;龚q.;;低层双坡屋面建筑三维定常风场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0年03期
2 史文海;董大治;李正农;;沿海地区近地边界层强/台风的统计特征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3 李丽;高洪俊;周冲;冯海英;;檐口形状对低矮房屋屋面风压分布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4 黄鹏;戴银桃;王旭;顾明;;上海沿海地区近地风脉动风速谱及相干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4期
5 何星星;苏波;石启印;;计算流场尺寸对风压系数影响的研究[J];钢结构;2014年09期
6 李丹煜;杨庆山;田玉基;;基于K-means聚类的风压系数快速分区方法[J];工程力学;2014年12期
7 周戟;刘熙媛;李兆金;窦远明;;基于FLOTRAN CFD分析的房屋表面风压分布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戴益民;李秋胜;;低矮房屋迎风屋面局部风压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6期
9 顾明;黄强;黄鹏;全涌;谢壮宁;;低层双坡房屋屋面平均风压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秋胜;戴益民;李正农;胡尚瑜;;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过程中近地风场特性[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文海;李正农;张传雄;;近地强风的湍流特性和空间相关性实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2 史文海;董大治;李正农;;沿海地区近地边界层强/台风的统计特征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3 戴益民;王相军;闫旭光;孙洪鑫;李永贵;;我国沿海低矮民居风灾统计及破坏机理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4 陈水福;王东耀;陈平;;山地丘陵低矮建筑台风灾害特点及致灾原因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吴小平;陈水福;;低层房屋风雨荷载作用的数值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陈水福;吴小平;;低层房屋风雨共同作用荷载的数值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戴益民;李秋胜;李正农;;低矮房屋风载特性的实测及风洞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林辉;曾源;;湖南某超高层酒店的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及其风致响应研究[A];武汉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之“第八届湖北省给水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益民;低矮房屋风载特性的实测及风洞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聂少锋;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风洞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3 肖玉凤;基于数值模拟的东南沿海台风危险性分析及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黄橙;新型流体有限元方法研究及其在风场绕流和结构耦合风效应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卢春玲;复杂超高层及大跨度屋盖建筑结构风效应的数值风洞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史文海;低矮房屋与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特性实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威;沿海农村住房抗台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宁波大学;2009年
2 高志飞;客家土楼风荷载特性风洞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付洁;村镇建筑数值风洞方法及风荷载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武彦坤;既有建筑结构抗风鉴定与加固[D];同济大学;2007年
5 赵群雄;东南沿海低层房屋抗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程占云;村镇建筑风压分布数值模拟及抗风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韶文;广东沿海典型低矮建筑调研与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8 杨旺华;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及风荷载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戴传新;双坡屋面低矮建筑风载特性的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孙颖昊;典型低矮建筑结构的风压和风效应的模拟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陶玲;黄鹏;全涌;顾明;;屋脊和出山对低矮房屋屋面风荷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2年04期
2 葛学礼;朱立新;于文;曾少华;贾抒;李琳;王文军;;浙江苍南县“桑美”台风建筑灾害与抗风技术措施[J];工程质量;2006年10期
3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低层房屋风压分布特性的模拟与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石蓉蓉;雷媛;王东法;胡波;;1949—2007年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分析及评估研究[J];科技通报;2008年05期
5 赵雅丽;全涌;黄鹏;顾明;;典型双坡屋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6 陶玲;黄鹏;顾明;全涌;;L形平面低矮房屋屋面的风荷载特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7 戴益民;李秋胜;李正农;;低矮房屋屋面风压特性的实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黄鹏;陶玲;全涌;顾明;;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房屋抗风情况调研[J];灾害学;2010年04期
9 林继生,罗金铃;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灾害评估和预测模式[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国宏;低层房屋风荷载特性及抗台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涌;顾明;;基于极值Ⅰ型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方法[J];灾害学;2010年S1期
2 洪碧光;船舶风压系数计算方法[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全涌;顾明;陈斌;;双坡低矮建筑风压系数的概率统计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4 朱伟亮;杨庆山;黄韬颖;;数值模拟引导的低矮建筑风压系数规范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董国朝;陈政清;罗建辉;牛华伟;;冷却塔混凝土粗糙度对平均风压系数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方平治;顾明;谈建国;栾桂汉;;阻塞率对表面风压系数影响的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沈继华;何艳丽;陈务军;;匝道声屏障工程平均风压系数数值风洞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8 李义科,武文斐,符永正;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公式的数值计算与拟合[J];暖通空调;1997年S1期
9 陈波;周晶;钟朋朋;杨庆山;;球形屋面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10期
10 杨洁 ,涂光备 ,易伟雄 ,Milorad Bojic;香港地区高层住宅单体建筑风压系数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玲;高甫生;;渗风计算中的风压系数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全涌;顾明;;基于极值Ⅰ型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方法[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3 全涌;顾明;;低矮建筑双坡屋盖上风压系数的概率分布[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4 吴海洋;梁枢果;邹良浩;陈寅;;不同形式站台雨篷风压特性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寿英;陈政清;;局部开孔对球冠形屋盖平均风压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陈青松;陈学锐;顾志福;;首博新馆挑檐结构的风荷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王相军;戴益民;邹思敏;;低矮房屋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及抗风优化[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杨乐天;顾志福;;旋转体构形结构的风荷载风洞模拟[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全涌;顾明;;低矮建筑几何参数对其双坡屋盖上最不利风压系数的影响[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10 齐澎波;李忠平;李会平;顾志福;杜向东;;平津战役纪念塔风洞实验[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芳芳;几类风灾易损建筑台风损伤估计与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史文海;低矮房屋与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特性实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村镇建筑风压系数数值模拟及抗风措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琦;火车站大型雨棚的风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谢琳;建筑物表面动态测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徐志;周边树木对低矮房屋挡风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鄂玉良;华南沿海地区典型群体低矮建筑风荷载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蒋明;复杂双塔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相军;风特性参数对低矮房屋表面风压影响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春艳;福建土楼群屋面风压干扰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郑小宇;台风致低层居易损性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周海鹏;复杂大底盘高层建筑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6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44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