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塑性铰长度变化规律及尺寸效应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图7试件XW3-2截面曲率沿梁高的变化曲线逡逑(方法3)逡逑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plastic hinge length with load and its size effect, based on the monotonic and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loading test results of 15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different section sizes, the variation of plastic hinge length from yield point to limit displacement point is explored by four methods, and the influence of section size on plastic joint length of beam specime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yield load, the length of plastic hing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and the length of plastic hinge shows obvious size effect. When the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from 200 mm to 1 000 mm, the relative plastic hinge length of the peak load point and the limit displacement point of the monotone specimen decreases by 40% and 44%,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the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loading specimen decreases by 38% and 40%,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plastic hinge length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section heigh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014,50838001)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ykj-2014-10990)
【分类号】:TU3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段炼,王文长,郭苏凯;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铰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3年03期
2 高振世;庞同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单元的延性和塑性铰性能[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杨春峰,郑文忠,于群;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4 李振宝;张岩;解咏平;杜修力;;钢筋混凝土柱塑性铰长度尺寸效应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沈聚敏,翁义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延性[J];建筑结构学报;1980年02期
6 李振宝;解咏平;杜修力;马华;郭二伟;张岩;;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弯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2期
7 解咏平;李振宝;杜修力;马华;郭二伟;陈利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2期
8 孙治国;王东升;郭迅;李晓莉;;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诗阁,徐时梁;用逐次逼近法计算矩形截面工业墙板正截面双向受弯强度[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3年01期
2 谭毅,吴勇,罗宁,白绍良;7度半、8度半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姜绍飞,刘之洋,朱一飞;外包钢砼受弯构件的变形和延性[J];东北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4 高振世;王安宝;庞同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和强度[J];东南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5 杨春峰;朱浮声;郑文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6 何放龙;朱亚鹏;;一种带边柱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空间非线性分析模型[J];工程力学;2008年06期
7 姜锐;苏小卒;;塑性铰长度经验公式的比较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8 宗周红;夏坚;徐绰然;;桥梁高墩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党争;梁兴文;邓明科;;考虑压-弯-剪相互作用的纤维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01期
10 黄佳梅;李立峰;孙君翠;;基于IDA的高墩容许位移研究[J];公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逸;;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的延性分析[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2 王宝瑞;田砾;姜柱;;土的非线性模型对地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艳静;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姜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李红芳;配置体外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海波;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治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8 梁永朵;底商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9 李鹏;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付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莹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延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伟;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与配箍要求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马畅;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梁金永;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邹胜斌;工业建筑多层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吴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雷汲川;基于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修订后抗震设计规定有效性的初步验证[D];重庆大学;2002年
8 刘光明;基于新规范的八、九设防烈度区RC框架地震反应特征及损伤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福旺;较大竖向载荷下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徐诗童;“梁强于柱”、“等强梁柱”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定松,吕西林,蒋欢军;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2 袁必果;;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塑性铰的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3 梁书亭,,丁大钧,陆勤;钢筋混凝土复合配箍柱铰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11期
4 周宏宇;李振宝;杜修力;郭二伟;;混凝土简支梁抗弯性能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1期
5 邓宗才;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法的研究[J];建筑结构;1997年08期
6 周基岳;刘南科;;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7 沈聚敏,翁义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延性[J];建筑结构学报;1980年02期
8 沈聚敏,刘竹青,翁义军;钢筋混凝土空心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5期
9 翁义军,沈聚敏,马宝民;复合箍对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的改善[J];建筑结构学报;1985年01期
10 车轶;郑新丰;王金金;宋玉普;;单调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尺寸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峰,郑文忠,于群;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2 李文岭,郝际平,王连坤,陈红英,石晶,张俊峰;改进塑性铰法在钢框架高级分析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姜柱;;人工塑性铰的功能及其合理位置[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傅传国;蒋永生;;对梁端开缝人工塑性铰的进一步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杨露江;陈功;李华东;;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计算分析与应用[J];科技通报;2013年10期
6 翟兴无,余伦创,郑莉;塑性铰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1期
7 杨春峰;朱浮声;郑文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8 姜锐;苏小卒;;塑性铰长度经验公式的比较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9 傅传国,蒋永生,刘美景,梁书亭,许清风;框架梁端新型人工塑性铰理论分析(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0年01期
10 蒲黔辉,杨永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区长度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傅传国;蒋永生;;一种框架梁端新型人工塑性铰的延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2 冯世平;;转移塑性铰对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的影响[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张艳霞;孙文龙;李瑞;赵微;;钢框架梁柱新型塑性铰外移节点抗震性能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文保军;梁兴文;侯莉娜;;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塑性铰区受剪承载力分析[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学伟;韩小雷;孙思为;;三种非线性梁柱单元的研究及单元开发[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6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超限倾斜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王连坤;郝际平;李文岭;陈红英;石晶;张俊峰;;钢结构高等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永华;空间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理卿;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框架塑性铰机理研究及非线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边江;塑性铰长度对平面框架滞回耗能计算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3 莫颖;基于塑性铰理论的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4 周殿文;树状柱框架钢梁拼接处产生塑性铰的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彬;大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破坏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益;塑性铰区采用PVA-ECC材料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陈剑;考虑空间效应的RC框架地震反应规律及塑性铰耗能机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1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