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可靠度的SRC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图文】:
孟隆盎猗就旰谩毙阅堋ⅰ爸械绕苹怠毙阅堋ⅰ把?重破坏”性能);i荘fi(X)为SRC框架结构基于该性能i失效时的模糊失效概率,可利用第2节理论进行计算;[Pfi]为相应目标值;Cfi为SRC框架结构相应于该性能i失效时的损失值,见文献[4];i荘fi(X)Cfi为SRC框架结构在该性能i失效时的损失期望值;gj(X)=0,hj(X)≤0分别为等式、不等式约束。3SRC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基于模糊可靠度的优化设计迭代过程包含内外两层,外层对优化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内层对结构进行模糊可靠度分析,流程见图1。图1SRC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流程图Fig.1TheflowchartaboutoptimizationdesignmethodofSRCframestructure为简化优化过程,对SRC框架结构优化前,先采用规范方法设计,获得较合理的设计结果,并将该结果中梁、柱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梁侧构造钢筋、箍筋作为优化模型常量,将梁柱截面尺寸、型钢截面尺寸作为优化设计迭代过程初始值。无论规范设计或优化设计,梁、柱构件截面中全部采用对称充满型实腹型钢—焊接工字钢。SRC框架结构优化模型设计变量为X=bij,chij,cbij,bhij,bbafij,cbafij,btafij,ctafij,bhwij,chwij,btwij,ctwij,bAaij,bAaij,[]c(13)式中:bij,c,hij,c分别为SRC框架第i层第j根柱宽、高度;bafij,c,tafij,c分别为第i层第j根柱型钢翼缘宽、厚度;hwij,c,twij,c分别为第i层第j根柱型钢腹板高、厚度;bij,b,hij,b分别为第i层第j根梁宽、高度;bafij,b,tafij,b分别为第i层第j根梁型钢翼缘宽、厚度;hwij,b,tw
[l]分别为SRC框架结构在中震、大震下层间位移角限值(表1)。文中未解释的字母含义见规范[7~10]。3.2算例3.2.1工程概况3层SRC框架结构,见图2。8度(0.2g)抗震设防乙类建筑,,场地为第一组Ⅱ类。据规范[6-9]设计,获得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见图3~图6。其中优化初始设计参数为: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型钢采用Q235。为方便总费用计算,本文按市场价将材料单价调整为:混凝土1×10-3元/mm3;型钢2.886×10-2元/mm3;纵向钢筋2.340×10-2元/mm3;箍筋2.106×10-2元/mm3。图2SRC框架立面图(单位:mm)Fig.2TheelevationdrawingofSRCframe(Unit:mm)图3底层SRC框架梁截面配筋图Fig.3ReinforcementfiguresofSRCframeunderlyingbeamsection采用MATLAB语言将SRC框架结构(图1)优化设计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对其(图2)进行优化分析,程序主要包括:①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②SRC框架结构层间变形概率分布类型检验;③结构模糊可靠度计算(在结构模糊可靠度计算中,以层间变形为SRC框架结构破坏准则);④结构离散变量优化计算[12-13]。有限元分析程序、层间变形概率分布检验程序及可靠度计算程序为嵌套在优化计算程序中,实际运行92振动与冲击2015年第34卷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J08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376,5097821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6120110003) 陕西省科研项目(2012K12-03-01,2011KTCQ03-05)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清林;郑山锁;胡义;李志强;王帆;;型钢混凝土柱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咏漪;廖海黎;郑史雄;;空间变化的非平稳地震场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2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姜锐;苏小卒;;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杨杞;抗风结构多级设防理论在柱式两面广告牌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1年03期
6 王伟,刘德富,杨敏;边坡工程经济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7 张爱林;基于功能可靠度的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段斌,何江达,李莉,陈方竹;瀑布沟水电站尾水隧洞出口高边坡地震作用效应及稳定性[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9 王晓鸣,李桂青;住宅抗震的维修准则与效用决策[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10 马宏旺,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与失效概率之间的近似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姜锐;苏小卒;;震害损失估计方法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陈艳;陈良;;防洪工程体系性能分析模型的建立[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黄慎江;王凤云;;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周瑛;姜世鑫;赵昕;;基于生命周期经济成本的巨型组合构件设计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5 吴振波;周献祥;谢伟;安笑静;;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统计与抗震设计思考[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车桥系统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田利;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地震输入的试验研究与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马宏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赵尚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评估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立成;海洋平台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董安正;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兴国;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赵岩;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沈照伟;基于可靠度的海洋工程随机荷载组合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静;高振型对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田杰;不同锥度体系在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金涛;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李定海;大跨度独斜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肖巍;多塔下拉索斜拉桥的静力实验与行波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6 张妍;超大型冷却塔随机地震响应及可靠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瑞海;隔震结构体系全寿命总费用评估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8 杨迪雄;空间非对称框架结构的控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9 邵志坚;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合理刚度的数值统计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10 谢琳琳;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查春光;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刚,孙立德,黄洪钟,李剑中;疲劳寿命的模糊可靠度计算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9期
2 张新锋;赵彦;施浒立;;机械结构系统模糊可靠度数值计算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3期
3 朱少民;林见;;结构的模糊可靠度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4 孙志礼;赵乃素;;模糊可靠性设计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1年03期
5 曹效英,陈胜军;不同情况下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方法(Ⅰ)[J];现代机械;1997年03期
6 涂文戈,林丽川;结构的模糊可靠度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郭惠昕,何哲明,张世安;模糊约束条件隶属函数的一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2001年06期
8 张猛,李天,张凯,张哲;变电构架模糊可靠度分析[J];河南科学;2005年02期
9 王铁;巴德纯;张国忠;;汽车零部件的对数正态模糊可靠度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9期
10 尼早;邱志平;;概率模型含模糊分布参数的结构体系模糊可靠度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明宇;刘耀宗;;深基坑隆起稳定性的模糊可靠度参数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周仁才;徐进;;机械多失效形式零件及系统的模糊可靠性设计[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李杨梅;林少芬;;基于模糊理论玻璃钢游艇总纵弯曲可靠性计算[A];技术融合创新·可靠服务企业·安全产品制胜——2013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五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缪颖;;针对温度因素确定线圈的模糊可靠度[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姜卫利;范俊杰;;散粒体道床模糊可靠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俊红;复合材料的模糊可靠性及模糊稳健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伟;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模糊可靠度分析及其工程优化设计[D];南华大学;2006年
2 李贵;结构模糊可靠度分析的模糊有限元法[D];广西大学;2004年
3 柳皎;基于模糊可靠度理论的露天坑边坡稳定性评价[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7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1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