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7 23:11
【摘要】: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破除的资源性难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突破土地资源供给短缺的瓶颈。农村居民点用地作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构成,长期以来处于粗放、低效、无序的利用状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撤并或者优化布局将极大地改善人地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建设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则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契合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与布局优化目标的理论架构,探索点位结合的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将为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将丰富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相关内容。本文以实现农村居民点优化的时空安排为目标,基于现状整理与规划布局的具体要求,从理论层面上融合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整理时序、整理模式及布局优化等研究要素,从技术层面上集成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应用特征,提出了“时空结合、定点定位、逐步推进”的整理与布局方案。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研究区,做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金牛湖街道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的分析表明:在用地数量上,全街道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过大,各行政村(社区)人均居民用地面积普遍超标;在现状布局上,金牛湖街道农村居民点存在“整体布局松散、面积零碎”的问题,各行政单元之间地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平衡;在空间特征上,则呈现出沿“低坡度、低高程、交通便利”地带分布的显著特征。(2)从实施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潜力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测算体系。基于综合潜力分值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17个行政村(社区)划分为近期优先、中期重点、远期适当3个整理时序分区;依据单项条件的差异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坐标划分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内部改造”、“逐步迁村并点”3种整理模式。进而,结合现有规划成果做合理调整,最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选择。(3)借助GIS技术,从1295个农村居民点中遴选出73个“源”作为搬迁目标点,根据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适宜性程度构建阻力面体系,进而运用MCR模型将金牛湖街道划分为高度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极不适宜5大分区。确定处于不适宜区和极不适宜区的农村居民点为撤并点,处于其它分区的非“源”农村居民点为保留点。为确定搬迁点的精确去向,以MCR模型中的“源”为质心,以“源”的综合影响力为质心权重,采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每个“源”的空间范围,从而确定撤并农居点向所处区域内惟一“源”搬迁。最后,形成包括搬迁目标点(“源”)、撤并农居点和保留农居点在内的布局优化方案。(4)应用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集成技术,就乡镇整体和行政村(社区)个体两种情景做了农民集中居住点空间布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打破行政村边界情景下的搬迁农民点面积比不打破情景下少130hm2,方案实施性更强。在考虑全域总体条件的情况下,打破边界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也更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积极推动乡镇农村居民点统一整理、布局与规划。(5)针对研究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与空间优化布局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从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整理,拓宽融资渠道、突破制度束缚,创新技术方法、实现差别处理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皖西地区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年05期

2 秦志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3期

3 孟钧,刘国葵,林秉公;徐州地区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01期

4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年07期

6 张强;;关于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的思考——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7期

7 李福能;;大型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年13期

8 查家德 ,高承增 ,谢若松;朝鲜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78年03期

9 龚达麟;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集中与分散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10期

10 张玉竹;;怎样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从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看环境因素的重要性[J];农业工程;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5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45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