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PTC管桩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2 12:58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薄壁(PTC)管桩复合地基作为常见的基础型式在软土地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实际工程中,复合地基下卧层附加应力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对PTC管桩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天津软土地区进行了3组不同垫层厚度的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试验,基于现场试验建立并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该型式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PTC管桩复合地基的应力扩散现象,结合复合地基应力扩散理论确定了扩散角的取值范围,分析了土质、加固深度和外荷载对扩散角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图文】:

数值模型


ettlement垫层类型试验编号承载力/kPa沉降量/mm桩帽+无垫层124512.0227016.0桩帽+30cm垫层325612.0427013.7桩帽+60cm垫层525112.0625912.03数值模拟3.1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为进一步对复合地基中应力扩散问题进行研究,以现场试验结果为校核标准,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为减小边界效应影响,模拟土体选取为半径为8m,高度为54m的圆柱体,管桩、桩帽及荷载板均按现场试验尺寸选取,模型中将正方形荷载板及桩帽简化成等面积圆形以利于网格划分,数值模型见图3。图3数值模型图Fig.3Finiteelementmodelusedinanalyses该数值模拟模型的难点在于碎石垫层本构模型和参数的选龋结合学者们的成果和现场试验[10-13],确定选用Mohr-Coulomb本构进行模拟,取其弹性模量为100MPa,泊松比为0.22。桩土之间的接触为切向摩擦接触,法向硬接触、摩擦系数选取为0.4。其余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PTC管桩取混凝土参数,桩帽和荷载板板采用钢材的材料属性,见表4。表4数值模拟模型材料参数Table4ParametersofsoilsinFEMsimulation材料密度/(kg/m3)弹性模量/MPa泊松比钢68502100000.250混凝土24503600.167模型建立完成后,按照现场试验步骤在荷载板上施加相应荷载,提取荷载板荷载-位移曲线,并与实测值比较,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试验3实测极限荷载值为256kPa,对应沉降为12mm,模拟极限荷载值为260kPa,对应沉降为33mm;试验5实测极限荷载值为251kPa,对应沉降为12mm,模拟极限荷载值为255kPa,对应沉降为23mm。数值模拟得到极限荷载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与实测曲线能够较好吻合,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试验。与实测值相比,模拟值极限荷载对应沉降较大,分

数值模型


垫层厚度H、加固深度h、相对刚度即桩间距d等。为了系统地确定应力扩散角的取值,并找到影响扩散角的特征参数,建立扩散角的相关计算关系,本文采用单一变量法设计了研究方案,研究方案见表5。表5试验方案Table5Experimentsschemes方案H/cmd/mh/m方案H/cmd/mh/m101.298202.012201.2129401.212301.21810401.612401.61211402.012502.01212601.2126201.21213601.6127201.61214602.012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完成该研究方案,运用3.1节中验证的建模方法建立单排复合桩基计算模型,每排均为12根PTC管桩。具体模型见图6。图6数值模型图Fig.6Finiteelementmodelusedinanalyses为消除边界效应,选取长度为160m,深度为54m,厚度为1倍桩间距的单一土层长方体土体进行计算。桩帽和管桩均为线弹性理想本构模型,桩帽为钢材材质,管桩为混凝土材质,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密度均为2000kg/m3,为研究不同土体的扩散角,选取不同土质进行计算,,土体参数见表6。模型建立完成后,在荷载板顶面施加均布压强荷载。3.4应力扩散角取值计算完成后,分别提取荷载为0、50、100、150及200kPa时下卧层土体应力。不同时刻应力与荷载为0时刻的差值,即为下卧层的附加应力。将该PbββP加固区下卧层ZhB-60-50-40-30-20-10004080120160200240280320360荷载/kPa降沉m/试验3模拟值试验3实测值试验5模拟值试验5实测值桩帽管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俊杰;马强;韦永美;陈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2 孔令伟,袁建新;强夯作用下成层地基的表面接触应力分布特征[J];力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军;;加筋土挡墙在高寒地区的施工新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李杰;徐利;周丽琴;;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受力机理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3 钱坤;尹新生;朱珊;佴磊;;三维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的改进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4 郝福生;惠治鑫;;科里奥利力对黄河沿岸水体流失的影响及当前治理措施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5 吴娜;姚永生;;最小二乘法在岩土三轴剪切实验中数据处理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刘峧炜;韩煊;陈昌彦;贾亮;;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的半数值半解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周栋梁;张天友;;岩质边坡侧压力问题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高志军;姜亭亭;黄满刚;王运霞;;模型参数对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应用影响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丁桂伶;王连俊;刘升传;陈祥;;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凤余;郑伟;赵秋芳;郭新华;;朗肯理论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李军;李强;周靖凯;张宇;;基于二次曲线形式摩尔包络线的履带车辆推力计算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伟;袁昶;;船坞坞口围堰钢板桩拔除工艺设计与实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正夏;赵海滨;;向家坝坝基岩体软弱夹层渗透变形现场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王志达;龚晓南;蔡智军;;浅埋暗挖隧道开挖进尺的计算方法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张有详;;在软土地基上有反压护道路堤及堤坝的稳定计算[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薛东杰;郜海莲;王广荣;易海洋;周宏伟;;CFG桩在料场软基处理中的数值仿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晓科;秦四清;李志刚;王少川;付德才;;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10 程星;黄润秋;许强;;岩溶致塌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式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飞;吉林敦化地区草炭土特性的时间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9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宏祥;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理新方法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土石坝坝下涵洞三维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胡志超;箱型钢筋混凝土倒虹吸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士革;填方路基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滕彦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何远;捣固炼焦煤饼捣固仿真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江唯伟;洞庭湖区硬壳层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莹;波浪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体海床响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永春;衡重式桩板挡墙的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李坚卿;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解析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跃光,黄荣;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和设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2 潘纪顺,刘志伟,姬计法,吕芝全,李天成,刘峡;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3 秦建庆,叶观宝,费涵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分担荷载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0年01期

4 杨果林;含软弱下卧层的双层地基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1998年01期

5 沈伟,池跃君,宋二祥;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6 蒋雪琴;软基计算沉降量与实测值对比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1996年01期

7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04期

8 刘志伟;杨生彬;;碎石垫层在百万千瓦级机组主厂房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10年02期

9 蔡健;孙刚;;方形钢管约束下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郑俊杰;高学伸;王仙芝;;多元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先荣;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J];岩土工程界;2002年07期

2 王哲;CFG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2年02期

3 刘清江,敢峰;CFG桩复合地基应用[J];山西建筑;2005年05期

4 张利;黄乐营;官廷;;CFG桩复合地基的讨论[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刘志忠;张毅明;;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设计实例[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9期

6 沈学利;李光辉;沈宇鹏;;CFG桩复合地基在轨道交通武清段的应用效果[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7 马秉务;;CFG桩复合地基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6期

8 祝冰青;吕成炜;;国贸工程CFG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郭培松;;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研究[J];江苏建材;2009年02期

10 郭青荣;;CFG桩复合地基简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林;何汗宇;;对CFG桩复合地基基坑开挖的几点建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王建东;武珍;陶勇军;王世林;;CFG桩复合地基在唐山某工程中的设计应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郭明田;丁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进行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程忆平;王文杰;;浅谈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5 王文献;王金波;张晓卫;;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分析[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刘作昌;胡文寿;王星辉;王少华;;CFG桩复合地基在立体仓库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2010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10年

7 陈书成;董金章;刘国省;柴志远;;CFG桩复合地基在邯郸国棉四厂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黄熙龄;闫明礼;;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娄国充;田瑞忠;满洪高;;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试验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陈伟;;CFG桩复合地基的讨论[A];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超;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变形协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2 雷晓雨;CFG桩复合地基非等承载力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雷金波;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5 孙健;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箱形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罗鹏飞;偏心荷载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基底反力试验研究及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张四化;刚性基础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空间作用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唐彤芝;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基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张玉国;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陈志军;路堤荷载下沉管灌注筒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建强;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2 马长波;CFG桩复合地基在驻马店地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武涛;CFG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征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蔡t熺

本文编号:2571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71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