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5:37
【摘要】: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造价相对较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建设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此类建筑正处于服役期内。但是这类结构具有“上刚下柔”、“头重脚轻”的特点,抗震性能较差。而在部分抗震设防烈度较低的地区一贯具有“重承载,轻抗震”的建设习惯,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层数超限情况很多,并且抗震规范在最新修订中提高了部分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这部分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房屋能否满足抗震要求存在一定疑惑。因此对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并对其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1)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分析软件中的模型建立、本构关系选用以及地震波输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采用实际工程建立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别增加底部框架-抗震墙层数、上部砌体层数以及同时增加二者层数研究层数超限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框架-抗震墙层数超限1~3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结构抗震性能有正面影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三种层数超限形式均会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3)此外,本文采用四种加固方案对某已有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并分析,发现改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法加固效果最好,增大框架梁截面尺寸的加固方式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不可取。
【图文】:

底部框架,整体倒塌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震害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受损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房屋按照其最主要破坏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破坏形式:.1 底部框架破坏(1)首先是底部框架整体破坏。由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总体性能 上柔 ,结构底部框架及剪力墙在强震作用下会有抗侧力不足的情况,竖向构易出现失稳,甚至整体倒塌;而部分结构在设计中没有按照规范对刚度比计,出现了层刚度比过大的情况,底部框架部分与上部结构的质量差距也比,整体结构的质心与刚心偏差过大,使得底部框架产生很大的位移,导致变大而倒塌(如图 1-1)。

底部框架,抗震墙


第 1 章 绪论梁 的结构机制。(3)另外,当在结构底部设置抗震墙时,抗震墙会承担该方向绝大部分地力,当抗震墙的承载能力不足的时候,便会出现沿抗震墙 45°方向的斜裂而在实际地震剪力反复作用下形成 X 型交叉裂缝(如图 1-3a)。而在汶川地,底层的抗震墙在强震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说明抗震墙在地震过承担了地震剪力,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部分建成年代较早的房屋抗震墙体仍然采用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并未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而且没有拉结钢筋,这类抗震砖墙在地震中的表现较差,,破坏特别严重(如图 1-3b)。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73.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皓;张电吉;;芦山地震底部框架砌体房屋震害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年01期

2 韩军;韩夏;李英民;冯远;吴勇;;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强震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S1期

3 苏启旺;许浒;吴昊;张扬;刘国钦;;砖砌体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4 缪莎莎;陈忠范;;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加固方法及应用实例[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6期

5 冯远;周劲炜;刘宜丰;肖克艰;吴小宾;毕琼;罗乾跃;;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6 杨卫忠;;砌体受压本构关系模型[J];建筑结构;2008年10期

7 李琪;顾荣蓉;杨鼎宜;王德信;;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李琪;顾荣蓉;;基于位移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能力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2期

9 范砥,王焕定;底框结构抗震分析规范规定中的若干讨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10 黄尚安,邹银生,周福霖,袁维坤;底部框剪上部混凝土砌块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丹;李帼昌;;屈曲约束支撑的仿真模拟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岳增国;金伟良;傅军;;基于分离式模型的砌体结构有限元分析[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尚安;底部框剪配筋砌块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冰雪;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2 刘纯羽;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底框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文飞;普通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及非线性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韩夏;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侧刚度和抗剪强度控制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赵杰;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墙柱梁楼梯整体体系抗震防线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6 刘砚山;底框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分析及抗侧刚度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孙志雄;底框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8 宋林波;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分析与校验[D];重庆大学;2011年

9 陈俊;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层刚度比的影响规律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刘兰兰;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8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18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