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动态需求的老年公寓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3:33
【摘要】: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年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7.3%,到2035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人。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我国目前在养老方面的供需严重不平衡不充分。政府近几年持续出台政策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鼓励家庭自助养老向社会扶持养老的转变,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老年公寓作为养老市场化的一员,近几年得到大力的发展。目前将要步入老龄的老年群体多出生于50、60年代,经历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经济能力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升,部分空巢老人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人选择入住面向健康老人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和家庭化的独立居住环境,可以满足老人个性化、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同时健康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会发生不可逆的衰退,养老需求会频繁的改变。因而,让居住空间适应老人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年龄的养老需求,最大可能地延迟老年人入住护理院的时间,是老年公寓设计的关键点。本文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对老年公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老年公寓现存的主要问题,即平面组织模式“机构化”、标准层的公共交往空间缺失、老人居室的灵活性不足。随后对国内老年公寓实例展开调研,梳理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年龄、职业、家庭构成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并对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了老年公寓和护理院的空间配置及使用需求的差异,进而得出自理、介助、介护老人动态居住需求。老年公寓的功能配置与家庭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老人的不同居住需求,要求有不同的功能空间来满足,同时这种需求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变化,如家庭人口数量、身体状况等,因此老年公寓应具备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不同老人从健康到介护的动态化需求。本文以老人居室、公共活动空间及平面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给出老年公寓适应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针对老人居室的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动态调整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属性,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套内调整,即通过各功能空间属性的互相转换、弹性空间的设置和家具的调整实现套内空间的改变。其二是套型的组合,即通过可分可合式和交换空间式的设计改变套型的大小。之后以功能复合化、家庭化的策略研究老年公寓内不同位置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要点。同时对平面组织模式“机构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筛选部分设计要点应用于老年公寓实践设计项目中,对部分设计方法进行检验应用。本文希望通过对老年公寓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满足现在自理老人未来20-30年的居住需求的动态变化,让老人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舒适的居家生活,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安心、快乐的度过晚年生活。
【图文】:

宗族,农业社会,生活方式,居家养老


图 1.1 政策背景,作者自绘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而来,自古以来实行宗族聚居的生活方式,“孝”一直是中国的美好品德,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优生优育方针。因此目前 50~60 岁将要步入老年的人群呈现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形成“4+2+1”的家庭结构,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子女们由于工作限制,无法给予老人有效的养老支持,导致目前城市家庭中,纯老户比

养老设施,数据来源,标准层


图 1.2 养老设施分类,数据来源:《GB/T50340-2003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1)标准层图 1.3 标准层示意,作者自绘标准层是在住宅中经常用到的概念,,指多层或高层建筑中平面布局相同或基本相楼层[3]。在多层或高层老年公寓中,老人的居住用房部分每层往往会采用相似的布公共活动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及管理服务用房一般布置在建筑底层部分或者老年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昌印;陈禹;;基于家庭结构变动背景下的养老建筑发展方向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4年04期

2 周燕珉;李佳婧;;当前老人对养老公寓的需求探析[J];住区;2013年03期

3 夏飞廷;李健红;;浅谈老年公寓居住环境设计[J];华中建筑;2011年08期

4 全成浩;金世中;李政锡;;中·韩集合住宅户型平面比较研究——以中国沈阳地区和韩国首都圈为例[J];华中建筑;2011年06期

5 陈志英;张慧清;;老年公寓养老护理的服务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7期

6 王波;;居家养老:模式创新方能深化发展——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庆;老年社区设计探讨——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设计[J];建筑学报;2005年04期

8 陈一峰;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2003年09期

9 于一平;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2年02期

10 胡仁禄;国外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J];世界建筑;199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静;北京市老年公寓内部居住单元设计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 邱磊;医养结合模式下机构养老设施空间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綦岳;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老年公寓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李云霞;上海养老设施套型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5 杨一峰;广州独居老人适居住宅套型模式及适应性要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景珩;老年公寓居室配置标准与使用面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李佳婧;养老设施适应性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8 林婧怡;老年护理机构的功能空间配置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黄鹂;老年公寓功能设计及扩展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9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19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