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青海省宗教场所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8:45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其产生、传播、发展及演变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宗教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吐蕃的必经通道;古丝绸之路中的青海道又被称为“南丝绸之路”。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集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且受中印文化、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较深。目前,学界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宗教文化的时空关系研究成果较少。由此,本文在收集整理关于青海省宗教场所的历史文献、地方史志、考古报告等资料基础上,以藏传佛教寺院、清真寺、道观、教堂等宗教场所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从南北朝至建国以来,从宗教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建立青海省宗教文化地理数据库。首先利用ArcGIS10中最邻近距离、核密度、地理集中指数、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和Geo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主要宗教文化场所(藏传佛教寺院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时空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然后利用SPSS中相关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总体宗教场所时空分布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青海宗教文化演变模式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宗教场所空间分布模式方面,不同类型的宗教其场所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藏传佛教寺院与清真寺呈“集聚”模式且有较强的显著性: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东部与南部形成两个密集区;清真寺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基督教教堂分布模式呈“随机-离散型”,道教道观呈“随机型”,青海省总体宗教场所呈“集聚”模式分布。(2)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藏传佛教寺院由宋元时期的“双核集聚”经过明、清以及近代社会发展而逐步演化为“连续片区”集聚的;清真寺由元明时期的“单核集聚”经过清代、民国以及近代社会发展而逐步演化为“从东向西半核辐射型递减”的空间格局;而道教道观和基督教教堂数量较少且“零星”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地区。(3)在宗教文化迁移方面,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省呈“东北—西北—东北”迁移态势,寺院的空间关联性显著,其中“扩散型”区域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呈相对独立的“团状”分布,“落后型”区域呈连续的大片“块状”分布;伊斯兰教文化在青海省呈“东南-西北-西南”迁移态势,清真寺的空间关联性显著,青海省东部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稳定清真寺高密度聚集区,西南、西北部分县(市)为不稳定清真寺低密度聚集区且呈“片状”分布。(4)在宗教文化影响因素方面,青海省总体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呈现突出规律性,随海拔和坡度增大,其分布规模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为2000-3000m,坡度在2°-15°的区域内;在与主干公路距离、主要城市距离越近,与河流距离越远的地方宗教场所越丰富。(5)青海省宗教文化发展演变模式分为四阶段:唐代以前“宗教离散”阶段,以佛教、道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且呈离散格局;宋元明时期属“以藏传佛教为优势宗教的离散”阶段,形成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且呈离散分布格局;清时期属“以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为优势宗教集聚”阶段,多宗教并存且均呈集聚分布格局;近代以来属“宗教发展大融合”阶段,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且呈融合格局。
【图文】:

技术路线图,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行政区划图,青海省,格尔木市,宗教场所


员会、茫崖冷湖行政委员会地域辽阔但宗教场所点少,因此本文将三个行政委员逡逑会整合为一个行政单元进行研究)、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属于格尔木市飞地)。逡逑青海省行政区划图如图2-1所示。逡逑90°E逦9TE逦9TE逦9TE逦102°E逡逑.逦K邋-逦一逡逑3dvN逦海西识古狳sy邋P}]逦逦逦逡逑]r^-r逡逑32°N邋??邋-.逦逦逦邋I逦裳It铯邋Vf逦逦-邋-邋32"N逡逑:°逦100逦,j逦———逡逑90°E逦93°E逦96°E逦99°E逦102°E逡逑图2-1青海省行政区划示意图逡逑Fig.邋2-1邋The邋administrative邋division邋map邋of邋Qinghai邋Province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昊;杨晓霞;白洋;;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

2 陈刚;;“数字人文”与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3 齐德舜;;从“尊释氏”到“多元化”:U厮Up家族及其居地的宗教嬗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姜超;柳林;;中国犯罪地理与警务GIS研究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5 王兰;;从寺院时空分布看藏传佛教萨迦派在安多地区的传播[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郭泉恩;钟业喜;黄哲明;李建新;王琪;;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高超;金凤君;傅娟;刘鹤;;1996-2011年南非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8 李湘豫;梁留科;;基于GIS分析的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旅游地域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9 巴晓峰;;许昌地区清真寺及其分布规律[J];回族研究;2012年04期

10 洪伟;;论宗教活动场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锡涛;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泉恩;江西省宗教场所空间结构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娇娇;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程佳伟;上海基督教传教时空演进初探(1608-1912年)[D];复旦大学;2010年

4 于婷;青海省1982-2003年草地NDVI变化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冠雄;基于GIS的广西壮语地名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英莲;青海省天然草地NDVI的时空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王一帆;清代河南省简明赋役全书结构分析与历史赋税数据库设计[D];河南大学;2007年

8 高裕山;基于GIS技术的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义;基于MAPGIS的中国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CHDGIS)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9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19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