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民间秩序的空间表达: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0:42
【摘要】:传统时代“国权不下县”,依靠民间秩序与民间力量,聚族而居,形成以家族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村落,每个村落为天然的“自治体”。在湖北东南部地区有许多大屋遗存,大屋就是村落中的一组“小自治体”。大屋中间一路有多进堂屋,最后一进堂屋设有祭祀祖先的牌位。本文基于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结合乡村社会史学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以民间秩序与空间的关联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明清时期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的特点、堂屋内日常活动和仪式活动中的行为和秩序、堂屋对大屋生存空间扩张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与民间秩序的关联,挖掘了堂屋空间的空间遗产价值。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分析我国传统民居堂屋空间的普遍特点,为后续挖掘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的特性做铺垫。堂屋居于传统民居的中心位置,是体现伦理秩序的核心。(二)大屋概况与民间秩序:聚族而居与居祠合一是鄂东南大屋民居典型特征。基于对鄂东南地区大屋的实地踏勘和测绘,探析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特性,堂屋序列空间通过并联和串联的方式组织大屋空间,而不同位置的堂屋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祖堂有别于一般堂屋空间,是大屋中纯祭祀空间。结合明清鄂东南地区乡村社会史的研究理论和成果,梳理出明清时期鄂东南民间秩序组成,是下一步实证研究的基础。(三)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中的行为与秩序:从日常和仪式两方面探析大屋民居堂屋空间中的行为与秩序。通过对比发现祖堂的边界和尺度与其他堂屋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空间的属性一致。祖堂是精神空间的核心而物质空间的核心则位于其他堂屋空间。人的活动方位和流线秩序反应了堂屋中的伦理尊卑。通过研究家谱族谱等民间文献,梳理祖堂祭祀与移民家族迁徙、发展的关联,祖堂祭祀是移民家族在家自成俗时期的过渡形式。通过大量的实地跟踪观察,发现以祖堂为核心的仪式活动包括家祭仪式和族祭仪式,家祭仪式空间是从祖堂拓展到大门的序列空间,其中堂屋空间序列和内部设置与仪式氛围相协调。族祭仪式的秩序则与大屋之间的血缘关系一致。同一祖堂包含“总祠——家祠”两个祭祀层级,反应了宗族组织对乡土社会调控的灵活性,且仪式活动的本质就是践行民间秩序。(四)堂屋对大屋动态变迁的影响:通过现场调研和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典型大屋的扩张过程,大屋的扩张方式分为衍生和裂变。通过案例分析,探析堂屋空间对大屋扩张格局和新建建筑形制的影响。时代变迁,民间秩序不断变化,研究民间秩序影响下鄂东南大屋民居堂屋空间的特点,能挖掘传统民居的空间遗产价值,对当下传统民居的活化保育提供思路。
【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鄂东南,区域范围


鄂东南区域范围图(图源:作者根据湖北行政区划图绘制)

种民,平面形式,中国传统民居,张丽


1522荆其敏,张丽安编著.中国传统民居 新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图 2- 1 九种民居平面形式22(图源:荆其敏,张丽安编著.中国传统民居 新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绍森;郭文乐;;闽南民居建筑精神空间形态演变视野下的地域性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年09期

2 张兴国;徐辉;;风土信仰与空间形制——巴蜀民间信仰体系下的传统建筑空间构成关系解析[J];新建筑;2015年04期

3 谭刚毅;任丹妮;;祠祀空间的形制及其社会成因——从鄂东地区“祠居合一”型大屋谈起[J];建筑学报;2015年02期

4 罗建平;单军;;“天地君亲师”信仰:屯堡聚落的“礼”与“理”[J];新建筑;2012年04期

5 王存奎;;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民俗学视角下的社会控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于会歌;;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家文化偏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9 张佩国;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财产边界[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陆元鼎;;中国民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方盈;堤垸格局与河湖环境中的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邬胜兰;从酬神到娱人:明清湖广—四川祠庙戏场空间形态衍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马馨;明清时期乡约运行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乾;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淑斌;明清时期鄂东南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琪;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云南典型合院民居空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路倩;从“火塘”到“厅堂”[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刘勇;湖北黄冈地区传统民居型制及其衍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任丹妮;赣西北、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与木作技艺的传承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一帆;明清“江西填湖广”移民影响下的两湖民居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丁冠蕾;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人文地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飞;鄂东南家族祠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陈柳;通山县乡土建筑的人文地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江岚;鄂东南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2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