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浙江传统民居天井通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4:52
【摘要】: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优秀建筑技术的积累,是获取有益建筑经验的宝藏。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挖掘传统民居中蕴藏的优秀的通风经验对减少现代建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恰到好处的自然通风策略的运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有利于营造更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浙江地区在应对湿热的气候环境时采取了丰富的通风措施,本研究对该地区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策略进行挖掘和总结。首先,通过对浙江省内几个传统民居保留较完整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较全面的了解了浙江传统民居的现状,总结了其中蕴含的优秀通风经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州市新市镇的L型天井院敬和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测量,绘制民居的建筑图;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夏季对敬和堂民居进行了室内外环境的测量,包括该民居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墙体表面辐射温度等参数,以实测结果初步分析该建筑室内通风状况。然后,对传统民居敬和堂进行了CFD模拟研究。建立物理模型,利用Airpak软件模拟了风压主导状况下的室内流场分布,将温湿度、风速等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及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变量法,对比研究了传统民居中开口位置、室外风速及腰檐的存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位置距离主要通风房间越近,通风路径越通畅,越有利于室内通风;对天井院而言,室外风速的提高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不明显;在风压主导状况下,传统民居中腰檐的存在有利于一层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风。继而,进行了传统民居热压主导下的自然通风模拟。分别建立了前天井院、中天井院、后天井院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的模型,对比模拟分析了不同天井位置对民居夏季的热压通风效果,结果表明:同等体量的情况下,三种不同天井位置的天井院一层人行高度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中天井院的通风量分别比前天井院及后天井院高22%和19%,且中天井院室内的空气龄最小,室内通风换气效果最好,因此天井在中间位置更有利于民居的热压通风。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两种现代中天井民居设计方案,并模拟分析其热压通风效果,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比较两种方案的异同,为现代民居的建设提供参考。
【图文】:

民居


图 1.1 中国各地民居图[31]学者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大多数以高校为单位,,对所处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理调研及数值模拟,根据地域的不同,笔者由近及远地分别对浙江地区,江南区对目前传统民居的研究进行总结。浙江地区浙江民居的研究为数不多,主要分为浙江南部山区,浙江中部地区和浙北水内容涵盖了建筑遮阳、建筑通风、建筑采光等方面。建筑科技大学梅森[32]在硕士论文中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梅溪村的传统民分别进行室内外热环境及风环境的实测,指出:现代民居的通风主要靠风压的通风主要以热压驱动。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模拟结果显示:民居中开启,适当增加其数量,且适当增大内窗的面积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天井在风风作用,在热压通风中起拔风作用。[33]

示意图,风水,示意图


浙江几个不同地区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浙江省内现存的传统民以建筑群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大部分都作为江南古镇的特色建筑被起来,不允许随意拆除或重建,由政府统一进行管理、修缮及保护居民使用,一部分作为景点供游客参观,还有少数以分散的形式存在度上为中国传统民居优秀经验的挖掘和传承创造了条件。选址与民居布局“风水”学说是古人经过长期的自然观察及亲身体验后形成的对住境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规划,根据自己对环境切身的认识判断场地的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进行评价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追求人人最理想的选址应该是“靠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所在,山南水北,如图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晖;曾雨婷;王蓉蓉;;浙江传统民居中厅堂的空间类型与地域分布[J];中国名城;2015年12期

2 石团团;钱伟;张样;黄志甲;;自然通风条件下徽州传统民居热环境模拟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年05期

3 杨阳;方廷勇;王礼飞;曹必腾;;徽州民居中天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J];建筑节能;2015年07期

4 高娜;胡文斌;吴晨晨;;传统岭南民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年04期

5 李峥嵘;苟少清;赵群;王文静;汪海生;高秀忠;;浙江中部古村落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08期

6 贾尚宏;李晨;;浅析皖南民居天井改造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李峥嵘;李晓彬;赵群;;浙中传统民居自然通风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年04期

8 陈秋菊;陈晓扬;;徽州民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方法[J];华中建筑;2012年11期

9 陈培东;陈宇;宋德萱;;融于自然的江南传统民居开口策略与气候适应性研究[J];住宅科技;2010年09期

10 徐晓峰;;浅论建筑风水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功能[J];中外建筑;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丽萍;马全明;;自然通风在新乡土民居生态设计中的应用[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华;江南水乡村镇住宅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张继良;传统民居建筑热过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祥;川西北嘉绒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吴亚琦;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缓冲空间的低能耗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韵;浙江传统民居遮阳效果模拟评价及设计优化[D];浙江大学;2015年

4 容少飞;江南水乡传统聚落室内物理环境评价及改善[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钱伟;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营造技术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6 闻金石;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夏季风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曲飞;传统古建聚落自然条件下热环境实测分析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梅森;江南民居自然通风强化技术经验挖掘及CFD验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汪东升;江南水乡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的分析、评价与改善[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应丹华;浙江南部山区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技术提炼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3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3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