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混凝土真三轴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1:08
【摘要】: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关于混凝土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比如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如何科学有效地反映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受力全过程,如何利用对混凝土问题的科学认识来有效地设计和控制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响应,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对于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本质做出一些理论层面的初步探索,并利用MATLAB编写了关于混凝土屈服准则、本构关系与数据处理的程序,以及利用FORTRAN自定义混凝土本构模型并进行了ANSYS二次开发的工作,致力于将对混凝土问题的科学认识服务于工程实践。本文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探讨了基于规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指出基于规范的结构分析方法在反映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下力学响应方面还有所欠缺;整理归纳了混凝土破坏准则的研究现状,包括古典强度理论、三参数破坏准则、四参数破坏准则以及五参数破坏准则;此外,还整理归纳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现状,包括弹性理论、非线性弹性理论、弹塑性理论、流变学理论、内时理论、断裂力学理论与损伤力学理论。(2)对混凝土真三轴力学性能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工况设计、真三轴试验设备原理、试验过程等。开展了混凝土单轴受压、双轴受压、三轴受压以及劈裂试验,并对混凝土真三轴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多轴受压工况,混凝土试件的峰值应力随着其围压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混凝土试件的围压值超过混凝土的单轴受压线弹性极限强度时,峰值应力逐渐减小;此外,混凝土多轴受压强度值具有随机分布的特性。(3)针对在混凝土真三轴试验过程中,加载板与混凝土试件之间是否设置减摩垫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问题,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接触非线性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设置减摩垫层的必要性。(4)介绍了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特性,总结了主应力空间中混凝土破坏面的特点。提出改进的混凝土四参数破坏准则,通过对真三轴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来确定破坏准则函数表达式中的待定系数。建立了混凝土的硬化法则,并基于梯度下降算法拟合混凝土在主应力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5)推导了各向异性增量模型的矩阵表达形式,基于增量塑性理论建立混凝土的塑性流动法则,基于损伤能释放率建立混凝土的损伤准则与损伤演化法则。采用算子分离算法建立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模型。将数值模拟与真三轴试验得到的本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本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之间存在一定偏差,随着混凝土试件围压应力水平的增大,两条曲线的相关性越来越高且逐渐接近于重合。(6)基于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利用MATLAB开发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程序。利用FORTRAN自定义混凝土本构模型,实现ANSYS的usermat用户子程序二次开发。引用文献中三点弯曲缺口梁的试验数据,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存在应变局部化问题。在对模型局部进行单元属性修改并合理调整网格大小后,对于荷载-挠度曲线,在弹性阶段以及荷载峰值点附近,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拟合较好;而在下降段,仍然存在较大偏差。
【图文】:

强度准则,不变量


第一章 绪论 1 2 2 1, , 2 3 cos 3 0tf I J J I f (1其中,1I 为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2J 为应力偏张量第二不变量。为了方便绘制三维立体图,又可采用柱坐标系将 Rankine 强度准则表述为如下形式 , , 2 cos 3 0tf f (1其中, 、 、 为柱坐标。利用 MATLAB 编制程序,绘制 Rankine 强度准则在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以及平面形态如图 1.1 所示。

形态图,强度准则


(a) 屈服面形态 (b) 偏平面形态图 1.2 Tresca 强度准则从图 1.2 可以看出,Tresca 强度准则在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为与静水压力轴平的正六边形棱柱面,,该屈服面在偏平面上的投影为正六边形。(3)Von Mises 强度准则相比于 Tresca 强度准则仅考虑最大剪应力k,Von Mises 强度准则考虑了三个剪力。在主应力空间中,Von Mises 强度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22 21 22 3 3 12 2 2k (1采用应力不变量可将 Von Mises 强度准则表述为如下形式: 2 2f J 3 J k 0(1亦可采用柱坐标系将 Von Mises 强度准则表述为如下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金宗哲;廖宏;马眷荣;;非线性有限元法解岩石、混凝土中钻孔附近的应力分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2 任重阳;拓宽对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性能的认识[J];长江水利教育;1988年02期

3 陆莲娣;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粘结性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黄家然;碧口电站溢洪道钢筋混凝土应力分析[J];人民黄河;1988年05期

5 伍鹤皋,马善定;混凝土塑性对坝内埋管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1988年02期

6 赵人达;王守庆;车惠民;;在单调比例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蒋家奋;汤关祚;;混凝土宏观变形特征与强度的关系[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9年05期

8 林丽娟;;煤矿建筑中采用混凝土应力分析[J];煤炭技术;2012年07期

9 吕贵敏;褚慧煊;;水工混凝土应力应变温度计埋设施工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S1期

10 姚仲龄;刘新广;;风机基础环周边混凝土应力分析[J];施工技术;201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萍;王清湘;赵国藩;;高强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徐俊;窦文俊;;混凝土应力松弛作用对沉降应力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寿红;;青藏高原桥隧混凝土裂缝类型[A];养护与管理2017年第4期(总第74期)[C];2017年

4 张国伟;肖岩;黄政宇;;几种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计算模型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5 田宇;旁巍;;钢筋计在大型水工结构中对钢筋和混凝土应力的监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郝刚;;溪洛渡水电站防渗墙应力监测[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冬梅;张兆远;顾丽江;樊玉英;;拼装误差对盾构隧道承载力的影响研究[A];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张国新;王振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海涛;叶知满;;高强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性能试验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10 邓波;周文;周超;;江顺大桥Z3号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孟群;低吸水率致密高炉渣粗骨料的混凝土适用性评价[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晓燕;锈蚀钢筋与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闫东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杜荣强;混凝土静动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在大坝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梓元;基于ICT技术的混凝土疲劳损伤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吴兴明;玻璃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3 任政;混凝土真三轴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4 刘昊栋;基于Voronoi随机骨料模型的混凝土动态细观力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金星;落石低速冲击混凝土板破坏效应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宇;碱激发矿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荷载下的传输性能[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7 梁泽龙;受载条件下混凝土超声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8 石蕴美;混凝土高温后冲击压缩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9 黄子睿;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应力效应数值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马北京;酸雨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2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52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