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共生理念下的格尔敖包沟阴山岩画遗址博物馆设计

发布时间:2020-06-01 05:30
【摘要】:随着阴山岩画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阴山岩画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经济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希望了解岩画、认识岩画、探索岩画存在环境的愿望与日俱增。但在岩画所在地的博物馆中,岩画文物被孤立地摆放在展柜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岩画知识的普及上都大打折扣,使观众对岩画信息的感受度大大降低。因此,让观众亲自到岩画遗存地看敲凿或磨刻的岩画、感受阴山岩画存在的环境,品味游牧生活,了解原始艺术的发展轨迹,是全面提高岩画认知的好办法。为此,笔者提出在岩画遗存地建立岩画遗址博物馆的设想。格尔敖包沟阴山岩画是阴山一带非常有代表性的岩画群落,地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西北约60公里的阴山山脉中。目前格尔敖包沟阴山岩画存在的问题是:交通不便且缺乏服务性设施;岩画遗存地的岩画点分散、破坏严重;游客缺乏岩画知识,由于看不懂导致参观没兴趣;遗址区内有牧民在居住。如何解决以上几方面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动机。笔者在考察中多次借宿当地牧民家,萌生基于牧民民居建立岩画博物馆的想法。笔者发现,一般有岩画点附近都有民居,民居与岩画共生在山中。民居的选址均处于三面环山的平坦之地上,聚风向阳。原始先民凿刻岩画也选在三面环山,聚风向阳之地,不能不说有共生之处。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造就建筑的特有形式,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这些民居的选址是原住居民多年深居后的选择,这些位置是建立遗址博物馆的理想之地。思考中的建筑形式是在原住民居基础上改造的新建筑,尽可能减少对遗址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为遗址文化的传播创造一个原汁原味的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格尔敖包沟阴山岩画遗址博物馆设计,是在遗址景区内以原住民居为基础改造而建立的岩画实景博物馆,分为六个组团,以参观动线为引导,顺序构成阴山岩画遗址博物馆。以格尔敖包沟入口处的岩画艺术博物馆作为序厅,神泉实景区为第一展厅,格尔敖包沟岩画核心区的岩画实景博物馆为第二展厅,格尔敖包沟的游牧人家博物馆为第三展厅,默勒赫图沟岩画核心区的岩画实景博物馆为第四展厅,默勒赫图沟的守护人家博物馆为第五展厅。同时附设辅助设施,包括遗址大门处的游客接待中心、遗址内各景点的休息站及摆渡车站。将当地的旅游资源打包整合,让游客观赏岩画的同时能更真切感受岩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全方位感知岩画提供平台。本文所研究的遗址博物馆设计概念重在研究“共生”状态。这里的“共生”包括遗址博物馆如何与遗址环境共生,如何与岩画共生,如何与原住民共生。该区域主要的原住居民是蒙古族农牧民,他们祖辈默默地守护岩画,为岩画免遭盗取、破坏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笔者认为原住居民不但不能搬出去,还要更好的生活下去,继续做岩画遗存地的守护者和遗址博物馆的管理者。探索岩画文化遗产的开发新模式,为岩画文化遗产利用提供一个思路。
【图文】:

作者,图片,来源,地点


-1项目地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敖包,博物馆


图 1-1-2 格尔敖包沟 图 1-1-3 默勒赫图沟(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址博物馆的设计思考物馆,顾名思义,,是“遗址”与“博物馆”的有机结合。在国内,多种多样,《遗址博物馆学研究》中概括为:“在古文化遗址上建3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建平;;浅谈对阴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J];河套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杨瑾;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环境[J];中国博物馆;1999年02期

3 乌兰察夫;阴山岩画与原始思维[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年06期

4 张行;;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的探讨[J];中国博物馆;199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亚;文脉及环境在遗址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2 张男;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91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91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