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时效分析及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0-06-02 18:43
【摘要】:为了研究考虑时效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首先对桩体承载力和桩间土排水固结理论进行分析,假设桩间土体为均质材料,且考虑土体沉降时忽略桩体的存在,考虑到刚性桩复合地基仅在竖向排水固结,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开展了对桩体应力和桩间土应力时效性的研究。选取单根桩和其四周加固区的土体作为一个计算单元体进行分析,基于荷载传递法,得到计算单元体各组成部分的沉降变形关系,从而推导出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各个构成部位之间的变形关系表达式。之后将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得到桩体应力和土体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表达式,再联合之前得到的变形协调方程,可解得桩顶部位桩体应力和桩间土应力,引入考虑时效性的桩土应力比修正系数,从而推得考虑时间效应后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式。最后在某工程中使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不同地质条件下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具有较为显著的时效特性,在实际计算中不能忽视,桩土应力比时效特性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当桩间土地基压缩模量减小时桩土应力比增大,桩土应力比出现峰值时,刚性桩受力最不利,设计中应加以考虑,随后桩土应力比有所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图文】:

单元体,时计,荷载


维固结模型。2.1.1建立计算模型依照上述假定中的第1条,可选单根桩和其四周加固区的土体视作计算单元体来进行分析,计算单元体示意见图1,图1中,Sx,Sy均代表桩间距。图1计算单元体示意Fig.1SchematicofCalculationUnit图2是在有上部荷载P时计算单元体的变形示意,图2中,hc为褥垫层厚度,L为刚性桩长度,S1为土体表面沉降值,S2为桩顶沉降值,S3为土体底面沉降值,S4为桩底沉降值,δ1为桩体伸入褥垫层的长度,δ2为桩体伸入下卧层的长度。图2有上部荷载时计算单元体的变形示意Fig.2SchematicofCalculationUnitUnderOverlyingLoad2.1.2建立变形协调方程根据图2中计算单元体各组成部分的沉降变形关系,可得S1=S2+δ1(11)S3=S4-δ2(12)Ss=S1-S3(13)δp=S2-S4(14)式中:Ss为桩间土的总体变形量;δp为桩体的总体变形量。将式(11)、(12)代入式(13),结合式(14)整理得Ss=δ1+δ2+δp(15)桩体刺入褥垫层和下卧层时,在中性面处的桩土相对位移为0,因此可以在中性面处把桩土分为上、下两部分。由式(15)可以得到上、下两部分中桩土相互作用时的变形协调方程为Ssu=δ1+δpu(16)Ssd=δ2+δpd(1

受力图,计算单元,受力,土体


式中:l0为中性面位置所在的深度。τ(z)为正数时,代表此时的摩阻力为负;τ(z)为负数时,代表此时的摩阻力为正。2.2初始时刻桩土应力比的解析图5为计算单元体承受外部荷载的示意图,其中σp,σs分别为上部荷载通过褥垫层调节后作用在桩顶和土体表面的初始竖向应力,假定P是地基上部结构传至褥垫层表面的均布荷载,桩土的面积置换率为m,可得下列公式[18]P=mσp+(1-m)σs(20)图5计算单元体的受力简图Fig.5ForceDiagramofCalculationUnit把土体的上表面当作参考面,在深度z处取一个土体微单元体,并列平衡方程σszAs-(σsz+dσsz)As-τ(z)updz=0(21)式中:σsz为深度z处土体的应力;As为计算单元体内桩间土的总面积;up为桩体的横截面周长,令λ=up/As(22)化简式(21)可得dσszdz+λτ(z)=0(23)将式(19)和式(23)联立得σsz=λτ02l0z2-λτ0z+C1(24)在上部分土体中,当z=0时,,σsz=σs,把该边界条件代入式(24),则有C1=σs,最后再代入式(24)有σsz=λτ02l0z2-λτ0z+σs(25)深度z处刚性桩的桩身应力σpz为σpz=σp+1Ap∫z0τ(z)updz(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章定文;范礼彬;刘松玉;范连成;邓永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机理室内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2期

2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闫峭;;刚性桩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机理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5期

3 吕伟华;缪林昌;;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李波;黄茂松;程岳;叶观宝;项培林;;路堤荷载下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1期

5 孔纲强;刘汉龙;丁选明;吕亚茹;;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负摩阻力现场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6 陈健;郑俊杰;陈保国;鲁燕儿;;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7 黄菊清;何春保;莫海鸿;倪光乐;;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机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8 郭忠贤;霍达;;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及承载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9 朱世哲,徐日庆,杨晓军,王景春;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健;带褥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静;魏平;杨松林;张栋;;列车荷载下的桩网结构低路基土拱效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黄挺;龚维明;戴国亮;;不同土表堆载分布形式下桩基负摩阻力特性模型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3 韦海霞;;桩基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计算与处理[J];江西建材;2015年19期

4 梁文文;田浩;;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28期

5 宋少坡;江涛;刘子剑;;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J];河南科学;2015年08期

6 穆保岗;张立聪;龚维明;;减沉桩在沉管隧道中应用的室内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8期

7 吕亚茹;丁选明;刘汉龙;刘义;;X形桩桩土相互作用对截面形状的力学响应[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8 辛辛凯;陈运启;;地基桩周围绕流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9 叶观宝;张晴雯;赵维炳;;混凝土芯砂石桩载荷试验及沉桩数值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戴国亮;黄挺;龚维明;缪云;;边载作用下砂土桩基负摩阻力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伟;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2 闫卫星;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3 符云峰;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4 袁晓波;饱和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长对桩体受力及沉降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国红;CFG桩复合地基在合肥地区的应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6 董友扣;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特性的细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军;赵学亮;龚维明;徐国平;;复合地基垫层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周健;李魁星;郭建军;张姣;;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的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3 张浩;石名磊;张瑞坤;;桩承式灰土路堤基底荷载效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4 卢萌盟;谢康和;周国庆;郭彪;;不排水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亓乐;施建勇;侯仟;;复合地基桩体对垫层的刺入量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6 叶观宝;张振;邢皓枫;黄茂松;苌红涛;;组合型复合地基固结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经绯;张峰;占莉;;江苏海相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郭克诚;陈磊;;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复合地基在高铁地基加固中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9 张伟丽;蔡健;林奕禧;黄良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智强;刘汉龙;张敏霞;袁佶;雍君;;现浇X形桩竖向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佳明;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2 庄宁;单桩负摩阻力形成机理及简化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崇福;季烨;郭维超;乔菲菲;;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时效分析及计算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8年03期

2 雷金波;;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J];工业建筑;2010年05期

3 朱世哲,徐日庆,杨晓军,王景春;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5期

4 赵延林;曹洋;陶仕博;;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5 王树强;;确定桩土应力比n值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6 田莉;韩冉冉;;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研究[J];水道港口;2018年03期

7 马海龙,董金潮;目标桩土应力比在柔性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姜燕;杨光华;姚丽娜;王恩琪;苏卜坤;;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合理厚度的确定[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7期

9 雷金波;;带帽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计算及工程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10 郭忠贤,耿建峰,杨志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正祥;叶观宝;杨德生;;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卸荷时的桩土应力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刘志伟;王永发;申汝涛;;超大型冷却塔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及工程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物探与岩土工程测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柳冰强;;某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分析与计算[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强华;张雁;洪毓康;;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宋二祥;池跃君;沈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王亦德;宋云梅;;低强度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120m烟囱中的应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姚怡文;杨敏;;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欣华;陈晖;张甲恩;;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理论下的两种地基处理模式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徐新星;刚性—亚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3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颜庆智;埕岛刚性桩可靠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

5 连峰;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敦平;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其数值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D];湖南大学;2013年

2 陈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及沉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3 郭维超;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陈健;带褥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冯亮亮;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董友扣;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特性的细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任灵贤;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谢成;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冬林;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93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93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