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的冷却风塔在干燥地区的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1
【图文】:
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域性风格的传统非空调降温技术的使用场景。这些地区的传统风塔中,空气自上而下经风塔上部的迎风开口向下流入室内空间,然后挤压室内的热空气促使其排至室外。在传统的伊朗风塔中,人们常常在其中设置湿垫子或浅水池,进而基于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使空气在通过湿垫子或掠过塔底的浅水池后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降温冷却功效。
这一技术不仅只在上述气候条件严重干热的中东地区被采用,在我国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中也发现了一些使用这种非空调传统降温形式的原型[18]。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仅靠通风无法达到人们居住所需的舒适的热环境要求。所以居民往往会在已有的捕风窗口之上,再放置一水罐,以此对吹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更充分的蒸发冷却降温。类似的形式还有:利用屋顶风管把室外干热的空气引入半地下室内的水池,空气与水池表面进行自发的蒸发冷却降温过程后被冷却、加湿,由此最终被引入的空气具有了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湿热环境的能力[19]。随后,著名的埃及建筑师哈桑法塞为克服传统捕风窗形式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增大其允许的进气量并提高其降温效果,对其在结构、形式方面都作出创新性的改进:增大捕风窗的尺度;将多组经过喷水浸润的用金属包裹的木炭由上至下呈多层悬挂于导风通道内;令装置底部与喷泉瀑布等大面积自由水面相结合。这种改良后的新形式巧妙地将从室外引入的大量干热空气送入导风通道中进行首次梯级式的冷却加湿,之后在装置底部的喷泉瀑布再次为即将送入室内的空气提供了更大的与水接触蒸发降温的接触面,从而相对于传统形式而言,这一改良的蒸发降温风塔使空气的流速和冷却效率同时得到了提高[20]。
这一技术不仅只在上述气候条件严重干热的中东地区被采用,在我国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中也发现了一些使用这种非空调传统降温形式的原型[18]。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仅靠通风无法达到人们居住所需的舒适的热环境要求。所以居民往往会在已有的捕风窗口之上,再放置一水罐,以此对吹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更充分的蒸发冷却降温。类似的形式还有:利用屋顶风管把室外干热的空气引入半地下室内的水池,空气与水池表面进行自发的蒸发冷却降温过程后被冷却、加湿,由此最终被引入的空气具有了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湿热环境的能力[19]。随后,著名的埃及建筑师哈桑法塞为克服传统捕风窗形式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增大其允许的进气量并提高其降温效果,对其在结构、形式方面都作出创新性的改进:增大捕风窗的尺度;将多组经过喷水浸润的用金属包裹的木炭由上至下呈多层悬挂于导风通道内;令装置底部与喷泉瀑布等大面积自由水面相结合。这种改良后的新形式巧妙地将从室外引入的大量干热空气送入导风通道中进行首次梯级式的冷却加湿,之后在装置底部的喷泉瀑布再次为即将送入室内的空气提供了更大的与水接触蒸发降温的接触面,从而相对于传统形式而言,这一改良的蒸发降温风塔使空气的流速和冷却效率同时得到了提高[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翔;孙铁柱;汪超;;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诠释(3)[J];制冷与空调;2012年04期
2 米克·皮尔斯;;CH2:墨尔本市政府绿色办公楼的美学和生态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2年03期
3 黄翔;孙铁柱;汪超;;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诠释(2)[J];制冷与空调;2012年03期
4 黄翔;孙铁柱;汪超;;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诠释(1)[J];制冷与空调;2012年02期
5 邱静;查静;雷飞;;某报告厅利用自然冷源被动通风降温的理论计算与模拟分析[J];华中建筑;2012年01期
6 邱静;李保峰;邱裕;;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在中庭中应用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1年11期
7 陈晓扬;仲德];;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J];建筑学报;2011年09期
8 邱静;李保峰;;被动式蒸发冷却下向通风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学报;2011年09期
9 黄翔;;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发展动态[J];制冷;2009年01期
10 黄翔;徐方成;武俊梅;;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J];制冷与空调;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晓扬;;基于节约理念的建筑适宜技术观[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静;被动复合式下向通风降温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曾志辉;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鞠昊宏;蒸发冷却在岗亭应用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年
2 肖栋天;PHDC理论在连通类高大空间建筑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3 陶W
本文编号:274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4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