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高压管道储气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9 10:19
【摘要】:多个长距离输气管线工程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天然气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周边均有长输管线敷设,且以管线供气作为城市主要气源,而天然气作为各大城市生活及生产的主要能源供应,其消费总量持续攀升,给上游供气区造成一定压力,同时使得城市内部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因此,为更好解决这一矛盾,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上游供气压力,可利用城市高压管道首末压差,承担部分储气功能。 城市高压输气管道,也可看作长输气管线末端的延伸,该管段内气体流动受末端用户用气规律变化为不稳定流动,且具有输气和储气的双重功能。本文就高压管道的不稳定流动做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以每个小时的稳态计算近似替代不稳定计算的准动态计算方法。同时,以某市城市高压管线工程为例,分别采用准动态分析、SPS软件仿真模拟和TGNET软件仿真模拟三种算法,对高压管道内的不稳定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比较。此外,文中对高压管道和高压球罐这两种调峰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建立管道储气量与金属耗量的计算关系式,提出在给定调峰比例的情况下,优化天然气高压外环网设计模型。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管道内气体流动为不稳定流动,三种算法所得24小时内节点压力值与SCADA系统采集数据实测值基本吻合,且误差均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其中,准动态分析法是在已知初始条件的情况下预测下一时刻节点压力,并计算该时刻管内天然气存储量。由准动态计算法所得节点压力值与实测值误差最大,计算管道储气能力最小;TGNET软件模拟计算节点压力值与实测值最接近,误差仅0.19%,更接近实际工况,计算所得管内储气能力最大。同时,高压管道末端压力和管内储气量均受到用气负荷规律的影响,即当用气量减少时,管段末端压力增加,管内储气量增加,反之则均减少,但最大终点压力和最大储气量出现的时间均要比最小用气负荷出现的时间有所延迟。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对已建成的城市高压管道,其储气能力受末端流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起点压力波动。当末端流量增大,管网的调峰能力会大幅下降。通过建立管道储气量与金属耗量的计算关系式,得出当高压管道起终点压力比为2时,钢材耗量最低,管网模型设计最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96
【图文】:

模块图,软件组成,模块,软件


TGNET(Pipeline Studio)软件。本章节就以上两种专业软件在高压气工况的动态仿真进行详细介绍。S 动态仿真S 模拟仿真软件能够实现长输管道的离线实时模拟计算还可进际公认的用于长距离输油(气)管道设计、计算以及全线自动度软件,并已在国内多项石油管道工程的研究与设计中应用。S 软 件 家 族 包 括 管 道 的 实 时 在 线 仿 真 ( Statefinder ) 、泄inder)、离线仿真(Simulator)、实时状态预测(Predictor)和统(Trainer)5 个软件模块(见图 4.1)[64]。其中,Statder 和 Predictor 是 SPS 软件的在线产品,其运行需要 SCADA 系。该软件可以通过管道数据基础建立该管道的数学模型,利用各种水力模拟仿真,掌握管道运行的水力规律,通过第三方界模型的实时数据交换,建立管网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下的离线

框图,软件结构,框图,输气管道


FR 文件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报告,但可同时生成多个报RAFR 文件的同时,生成一个报告文件,内容为在规定置的模型元件参数的所有变化值。当运行完 GRAFR RF 文件,查看已生成的验证报告。通过验证报告,可管网元件控制方式变化是否合理,以及有没有出现不动态仿真拟仿真软件是英国 ESI(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公道仿真软件,能够对输气管道中的单相流进行稳态模拟全功能的图形界面、稳定的数字求解技术、完备的设法和多约束条件设定、温度跟踪、气体属性跟踪等特常工况和事故工况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输气管道的获得优化的系统性能[74]。

布置图,调压站,管网,布置图


高压管道承担了各城镇的全部日用气储气调峰量。管网和调压站布置如图5.1 所示。图 5.1 管网和调压站布置图Fig. 5.1 Pipelines and regulator stations arranged高压管道敷设全长 70.297Km,管道直径 D 508mm,门站限流不定压,高压管道小时供气量按各城镇用气负荷变化规律变化,取 2011 年 SCADA 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及储气量计算。上游高压输气管线进入综合门站后,一路调压至中压 A 输入市区输配管网,供市区内用气用户使用,一路高压出站连接下游各城镇调压站。某日综合门站高压出站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5.2 所示,下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俊,汪玉春,王元春;输气管道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状况[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9年05期

2 马良涛;杨海林;;长输管线末段储气系统的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年06期

3 蒋洪;蒋俊杰;李宏玉;;燃气输配管网调峰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年06期

4 李亚军;赵刚;王华;徐建;;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中使用ActiveX控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年12期

5 隋元春,薛世达;沿途有分输的长输燃气管道不稳定流计算[J];煤气与热力;1988年04期

6 李猷嘉;长输管道末段储气量的计算与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2年01期

7 宋萍;城市天然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J];煤气与热力;2002年02期

8 王学军,林敬民,沈永良;管道储气调峰的投资与经济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3年04期

9 蒋浩,卢成刚;高压管道储气在燃气输配系统的使用条件[J];煤气与热力;2003年11期

10 吴创明;城市天然气输配方案的选择[J];煤气与热力;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773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73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