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卸荷条件下大理岩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5
【图文】:
行了纵波波速测试,将波速离散性较大归为一组进行相关试验。图 2.1 岩样密度波速散点图1 Scattering plot of density wave speed of rock s2.76 2.78 2.8 2.82 2.84密度/g*cm-3300032003400360038004000度速m/*s-139 16421524141026625193792744174731841343281153836327 83362307134216729612079777449736859788069238382757214860
图 2.4 MTS815 试验系统Fig. 2.4 MTS815 test system for rock统由加载系统、控制器、测量系统等、作动器、伺服阀、三轴试验系统及孔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引伸计、三轴室种传感器组成;控制部分由反馈控成,其中程序控制包括函数发生器服阀控制等。MTS815 试验系统具有过管理软件设计不同的的试验手段及控制方式。试验机常用的控制方式包置力传感器力控制、轴向引伸计位移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2.1 所示。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的单轴拉、压、弯、剪及蠕变等测试
美国美特斯工业系统有最大压载荷量程 4600KN三轴围压 140MPa,最大三轴腔温度范围为常温至 200℃内环境箱-129℃~315℃,试件尺寸腔外 50~测试空间高度最大 1262m轴向液压缸活塞冲试验框架整体刚度 1 液压油流量 26.5 升/分钟, 最大岩样尺寸直径 100mm 高 要轴向引伸计,标距 50mm,轴向环向引伸计,+8.0 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水生;卢玉斌;朱万成;蔡勇;;SHPB试验中花岗岩破坏程度与能量耗散关系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
2 黄明;詹金武;胡柳青;张旭东;;三峡库区泥质粉砂岩的SHPB试验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6期
3 赵光明;马文伟;孟祥瑞;;动载作用下岩石类材料破坏模式及能量特性[J];岩土力学;2015年12期
4 张辉;程利兴;苏承东;刘少伟;;饱水煤样巴西劈裂强度和能量特征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12期
5 赵国彦;戴兵;董陇军;杨晨;;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三轴卸荷力学特性与强度准则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11期
6 赵毅鑫;龚爽;黄亚琼;;冲击载荷下煤样动态拉伸劈裂能量耗散特征实验[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7 孟庆彬;韩立军;浦海;文圣勇;李昊;李浩;;应变速率和尺寸效应对岩石能量积聚与耗散影响的试验[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8 宋杰;李术才;刘斌;杨磊;许新骥;聂利超;李铭;梅洁;;灰岩岩样等幅和分级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电阻率响应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9 王文;李化敏;顾合龙;王晨;;动静组合加载含水煤样能量耗散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10 赵永川;杨天鸿;肖福坤;汪泓;刘刚;郑喜;周靖人;申志亮;;西部弱胶结砂岩循环载荷作用下塑性应变能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丛宇;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宏细观机理与地下工程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黄达;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卸荷变形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斌;大理岩加卸荷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涛;不同应力路径下粉砂岩力学特性及卸荷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赵闯;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损伤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高速;不同加卸荷应力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的能量演化机制与本构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谭清;高应力下大理岩卸荷破裂分形及应变能转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余爱华;Logistic模型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94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9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