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图文】:
格构模型图
随机骨料模型的网格划分
图 1-3 不同骨料类型骨料模型多集中于圆形骨料或球体骨料的研究,随着计算断深入,骨料的形状开始向多边形方向发展,更加真实的际情况。如图 1-3 所示,高政国[54]刘光廷[55]先后研究了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研究[J];混凝土;2019年11期
2 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王晓天;;均布荷载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板受力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01期
3 李从鑫;;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分析[J];四川建材;2019年01期
4 关宏洁;王群;田晶;;再生混凝土的低温抗震性变化对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年02期
5 彭博;杨光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江西建材;2019年03期
6 李英杰;张士萍;韩铴;邓伟杰;;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9年03期
7 翟莲;张竹军;杨莹莹;刘东辉;;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建材;2019年03期
8 何旭升;;不同纤维及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年03期
9 白岩;;再生混凝土利用技术及应用现状[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21期
10 时国松;王轶霞;齐彦萌;;废砖再生混凝土应用现状研究和前景展望[J];居业;201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曹万林;董宏英;张建伟;许方方;李东华;;再生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建筑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平华;王欣;周军;何霞;;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研究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力强;吴星蓉;潘存瑞;魏宏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改善措施[A];第十八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建庄;姜兴汉;黄一杰;高歌;;半预制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瑾;王浩;;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尚建丽;晁强刚;王争军;;再生骨料特征及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许琦敏;“再生路”如何走出校门[N];文汇报;2004年
3 许琦敏;利用灾后废墟再造新家园[N];文汇报;2008年
4 洪崇恩;废混凝土在沪“重生”[N];文汇报;2007年
5 陶杰;新加坡让混凝土废料重新成为建筑材料[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云佳;变废为宝需“胡萝卜+大棒”[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晖;再生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构件抗火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杜园芳;纤维及硅粉复合增强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朱倩;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性能及其计算方法[D];郑州大学;2018年
4 岳公冰;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与性能损伤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远新;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玉梅;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7 骆开静;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8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奥兰尼(Akinkurolere Olufunke Olanike);再生混凝土(RAC)的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古松;汶川地震区灾后重建中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结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呈凯;PVA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改性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徐良付;高温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赵岩伟;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受压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许跃青;高温后橡胶再生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5 梁星河;高温后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断裂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6 张冰;含水率及养护条件对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7 谢永滨;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细观数值模拟研究[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
8 杨健男;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尺寸效应[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9 李从鑫;冲击荷载下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10 孙克庆;水玻璃浸泡对混合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03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0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