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民国时期中山陵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补遗

发布时间:2020-10-10 21:51
   中山陵园作为中国首批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其开放性与纪念性与中国传统陵园有着本质区别,陵园整体规划与建筑中所展现出的新旧转变、中外融合和对民族主义与现代性的历史叙述,都诠释着时代变革的社会背景。中山陵园建筑表达的物质载体之下,是政府党派、陵园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公众等受西方现代思想逐渐开始转型的本质。中山陵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持续数年、至今都未停息的过程,本文以1925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为研究区间,对这一历史时段内,中山陵园的建设历程和整体规划进行解析,并从中梳理出陵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方的运行机制和互动模式,以阐述政府党派、陵园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公众等在中山陵园形成今日所见规模和形象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期抛砖引玉,推进中国近代规划、建设运行机制的研究。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251.2
【部分图文】:

民国时期中山陵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补遗


一,碧云寺

石塔,陵墓,孙中山


2.1.2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成立1925 年 4 月 4 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成立“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负责孙中山的丧葬事宜及中山陵墓的建设工作。4 月 18 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在上海正式成立,葬事筹备处由家属代表和委员会共同组成,所有工作决议均须由家属代表与委员会审慎商定后,方可实施。葬事筹备处第一次会议即确定了陵墓工程计划:1决定墓地;2.测量墓地;3.交涉、圈拨墓地;4.征求陵墓图案;5.决定陵墓图案与建筑师;6投标征求陵墓建筑包工;7.陵墓建筑开工。2随后,中山陵墓建设工作按部就班开展起来。2.1.3 选址征地

筹备委员会,孙中山,陵墓


自陵墓向南直达钟汤路的墓道马路,阔四丈长25 年 10 月 3 日起,至 1926 年 3 月竣工,以供奉安大典前因该路路线过于迂回,往来实属不墓大道,但先前的墓道马路仍是中山陵园兴建工,前后共分三期进行,1929 年主体工程完陵墓第一期工程包工投标,包括陵墓、祭堂、营造厂以 44.3 万元中标承包4,1926 年 1 月 15 15 日或以前完工。1926 年 3 月 12 日,正值孙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纪念筹备处”,于紫金山墓地”。而后第一期工程因军事、运输、交通及监工 月底完工。1927 年 4 月 18 日,国民政府定都筹备处由上海迁至南京,葬事筹备处、建筑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晓茜;;中心与边缘——《首都计划》与“中华民国”南京建设法规的互动及启示[J];建筑师;2015年01期

2 洪泓;;论中山陵之自然观[J];美术大观;2012年11期

3 高萍萍;;孙科创建中山文化教育馆[J];档案与建设;2012年05期

4 娄承浩;;吕彦直: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J];上海档案;2012年05期

5 李里峰;;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评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J];近代史研究;2012年02期

6 俞琳;汪晓茜;;民国时期南京建筑师的执业状况[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5期

7 郭必强;;奉安大典的政治观察:以蒋汪为中心的讨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8 周健民;;从建筑档案看中山陵建筑[J];中国名城;2010年09期

9 汪晓茜;俞琳;;南京近代都市建设制度之研究[J];建筑师;2010年04期

10 汪晓茜;俞琳;;近代中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形成之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835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35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