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TU98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全球背景
1.1.2 市场化、分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国内环境
1.1.3 城市群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空间单元
1.1.4 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空间形态
1.2 研究缘起与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篇章框架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2 研究篇章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主要数据来源
1.6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群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2.1.1 城市群概念的缘起
2.1.2 国外早期的城市群研究与相关概念的提出
2.1.3 城市群概念在我国的发展
2.1.4 本文对城市群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2.2 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概念和内涵
2.2.1 空间、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
2.2.2 空间重组、空间重构与空间演化
2.2.3 本文对区域空间演化的概念与内涵界定
2.3 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理论基础
2.3.1 传统城市地理理论回顾
2.3.2 区域发展理论
2.3.3 劳动空间分工理论与城市群的形成机制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3.1 专业化、多中心与网络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区域空间
3.1.1 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region)的研究起源与进展
3.1.2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内部格局与内部网络)
3.1.3 文献总结与启示
3.2 从能动者-结构理论到行动者网络:解释城市-区域空间演化机制的新视角
3.2.1 行动者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3.2.2 行动者网络在人文地理学的应用与关系经济地理的兴起
3.2.3 从能动者-结构到行动者网络的发展对城市-区域空间演化机制的启示
3.3 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
3.3.1 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研究综述
3.3.2 城市群内部功能分工与空间联系的研究综述
3.3.3 城市群集聚扩散研究
3.3.4 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3.4 论文的理论假设与框架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4.1 范围界定、空间说明与分析框架
4.1.1 长三角空间范围的历史演变及本文的空间界定
4.1.2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三个空间层次划分
4.1.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特征的分析框架
4.2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发展整体概况
4.2.1 长三角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发展
4.2.2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
4.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4.3.1 人均GDP空间演变特征:经济重心北移与形态多中心化
4.3.2 基于地均GDP(经济密度)的多中心化趋势验证
4.4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部差异演变特征分析
4.4.1 分析框架及数据方法说明
4.4.2 多尺度、多层级视角下的区域差异演化特征
4.4.3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p收敛检验
4.5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部城市联系演化特征分析
4.5.1 研究方法
4.5.2 数据处理
4.5.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宏观城市经济联系演变:网络化趋势明显
4.5.4 微观企业联系视角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多样化特征显现
4.5.5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城市联系的演变特征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群集聚扩散与大都市区空间溢出检验
5.1 集聚与扩散的理论基础
5.2 长三角不同空间尺度下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总体态势
5.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大都市区的空间格局演变
5.3.1 2010年长三角区域内大都市区的分布
5.3.2 2000年-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大都市区空间演变特征
5.4 大都市区的空间扩张与新增长空间
5.4.1 大都市区空间扩张与快速人口增长空间
5.4.2 大都市区空间集散与城市经济的核心-边缘关系演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机理与企业行为对演化过程的影响
6.1 城市群空间演化机理的理论框架
6.1.1 基于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城市群空间演化理论模型
6.1.2 集聚与扩散是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基本过程
6.2 基于空间系统内行为主体视角的实证分析框架
6.2.1 企业、政府与劳动者是城市群空间演化的重要行为主体
6.2.2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机理实证检验的框架
6.3 企业区位决策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作用
6.3.1 企业区位决策对城市群空间演化作用的理论分析
6.3.2 企业区位决策与城市群功能分工的耦合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行为对城市群区域空间演化的作用
7.1 政府作用的相关理论
7.2 政府作用的一般模式
7.3 长三角城市群演化过程中中央政府的作用分析
7.3.1 中央政府宏观引导了长三角城市群体系的框架构建
7.3.2 中央政府的地区政策倾斜推动了核心城市的发展
7.3.3 中央政府的区域规划、投资建设促进了城市群基本骨架的形成
7.3.4 行政区划调整推进了城市群整合发展
7.4 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城市群集聚扩散
7.4.1 地方政府战略规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集聚与扩散——以上海为例
7.4.2 地方政府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方针为城市间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7.4.3 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7.5 政策空间载体——开发区对城市群分工联系与合作的实证分析
7.5.1 开发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城市联系
7.5.2 开发区的扩张与合作途径构建了新型城市关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化”、“均衡化”、“网络化”趋势明显
8.1.2 城市群发展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空间范围所处的阶段不同
8.1.3 大都市区溢出效应显著,制造业空间扩散的态势明显
8.1.4 企业作为区域系统自组织的关键行为主体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影响巨大
8.1.5 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我国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方向
8.2 主要启示
8.2.1 引导构建合理的增长极网络,充分发挥增长极的溢出效应
8.2.2 鼓励和引导产业转移,形成合理分工格局
8.2.3 加快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城市群治理制度
8.3 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4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5 李国武;;中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增长历程及产业定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6 朱顺娟;郑伯红;;基于城市流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7 汤放华;陈立立;曾志伟;易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8 胡序威;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1期
9 邹军,陈小卉;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再认识——以江苏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锐;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及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张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殷为华;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新概念区域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仙德;基于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3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