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空间钢构架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6:34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内外都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正在遍布全球,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就成为设计人员首先要达到的目标。高强混凝土柱虽然提高了柱子的承载能力,但是柱子的延性却降低了,空间钢构架约束高强混凝土柱不仅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还可以改善柱子的延性。空间钢构架约束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很少还未见报道,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设计3组试件其中一组改变角钢规格(肢长),一组改变缀条宽度,最后一组改变缀条间距,每组3个对比试件共7个短柱试件,对7个短柱试件施加轴向压力。分析试验数据发现空间钢构架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效果随着角钢肢长变长和缀条净距变小变得更加明显,约束不仅提高了短柱的承载力还改善短柱延性。把此次试验数据和以往的理论分析以及试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Matlab进行重新拟合公式,给出了核心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力对应的混凝土的应变的计算公式。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分析模拟本文的7个试件验证的空间钢构架约束内部混凝土本构模型以及建模方式是正确,在正确的本构模型和建模方式下,变化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角钢肢长变长、缀条宽度变宽和缀条间距减小,角钢肢厚变厚和钢材强度变大,短柱试件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和延性得到改善。把影响因素考虑成一个综合影响系数,综合影响系数_v?越大承载力越大。同时考虑角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侧向挤压力使其偏压致使抗压强度降低和内部混凝土受到空间钢构架的约束使其三向受力致使抗压强度提高,推导出空间钢构架高强混凝土短柱受到轴向荷载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经过验算发现按照公式计算的峰值荷载与试验值相差很小。
【学位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398.9
【部分图文】:

缀条,弦杆,角钢,探研究


图 1- 1 空间钢构架角钢(弦杆)和缀条焊接图压时,由于其在两侧面也受压限制它内部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钢筋与混凝土组合成的组合柱应运而生。经过 100 多年的探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全面掌握,但研究初期。此结构约束混凝土受力性能研究的领头人

本构模型,国外研究,短柱


围为 4.5~7.0。.L.[5]改变不同参数设计了 23 个试件做偏理论分析,绘制出一个如图 1-2 没考虑 Park[6]分析 Roy 和 Sozen 完成的短柱试验示只有在短柱试件达到峰值荷载之后,力,所以非约束的混凝土其破坏荷载对coot 等国外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对 Kent-Pa矩形箍筋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明n[7]等国外研究人员把箍筋间距(s)和直了 16 个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经过 1-4)。

本构模型,国外研究


水平方向约束力,所以非约束的混凝土其破坏荷载对应的应变c0 1982 年,Scoot 等国外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对 Kent-Park 本构模型现方形箍筋较矩形箍筋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年,Soliman[7]等国外研究人员把箍筋间距(s)和直径(d)、配参数,设计了 16 个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经过理论分析和本构模型(图 1-4)。图 1- 2 Chan 本构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庆轩;王南;田园;王朋;李坤;;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2 宋常利;姜良芹;;外包角钢混凝土柱轴压性能数值仿真[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3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单轴力学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1期

4 卢亦焱;史健勇;黄银燊;;外包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周文峰;鲁瑛;;约束混凝土文献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6 于峰;牛荻涛;武萍;;约束混凝土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6年12期

7 黄宏;韩林海;陶忠;;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2期

8 唐兴荣;偏心受压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5年01期

9 唐兴荣,刘伟庆,钱奕技;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5期

10 唐兴荣;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与设计建议[J];工业建筑;200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晓锋;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王恺;空间钢构架约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及其轴压短柱的有限元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3 董清会;角钢约束混凝土短柱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李卫秋;空心普通和再生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赵敬义;钢骨—钢管砼柱抗震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3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