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对工程常用土导热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部分图文】:
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水率0~5%范围内,导热系数从0.246W/(m·℃)增长至0.654W/(m·℃),增幅为165.9%;在含水率0~20%范围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其导热系数的增速逐渐变缓;含水率超过20%后,导热系数无变化。④粉砂导热系数在含水率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含水率从0增加到20%,导热系数增长较为迅速,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导热系数的增幅变缓,含水率超过20%后,导图15种土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Fig.1Thethermalconductivitycurvesofdifferentsoilundervariablewatercontent热系数增长趋平。⑤粘土导热系数在含水率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含水率从0%增加到25%,随着含水率每增大5%,分别以91.8%、135.7%、71.1%、45.1%、22.1%的增幅增长;含水率超过25%时,导热系数停止增长且略有下降趋势。由此可看出:①5种土样中,中砂、细砂、粉砂的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在含水率低于20%时,其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超出20%时,其导热系数增速趋于平缓;②含水率在0~15%范围内,导热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粘土,即随土样粒径的增大导热系数变大;③在含水率超出20%后,粘土的导热系数增速最快,其次为粉砂,均高于中砂和细砂。原因在于固、液、气三相中,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其导热系数约为0.026W/(m·℃),土壤矿物和水
IOIS2025〕n口/肠lrl出11利毛
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水率0~5%范围内,导热系数从0.246W/(m·℃)增长至0.654W/(m·℃),增幅为165.9%;在含水率0~20%范围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其导热系数的增速逐渐变缓;含水率超过20%后,导热系数无变化。④粉砂导热系数在含水率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含水率从0增加到20%,导热系数增长较为迅速,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导热系数的增幅变缓,含水率超过20%后,导图15种土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Fig.1Thethermalconductivitycurvesofdifferentsoilundervariablewatercontent热系数增长趋平。⑤粘土导热系数在含水率0~25%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含水率从0%增加到25%,随着含水率每增大5%,分别以91.8%、135.7%、71.1%、45.1%、22.1%的增幅增长;含水率超过25%时,导热系数停止增长且略有下降趋势。由此可看出:①5种土样中,中砂、细砂、粉砂的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在含水率低于20%时,其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超出20%时,其导热系数增速趋于平缓;②含水率在0~15%范围内,导热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粘土,即随土样粒径的增大导热系数变大;③在含水率超出20%后,粘土的导热系数增速最快,其次为粉砂,均高于中砂和细砂。原因在于固、液、气三相中,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其导热系数约为0.026W/(m·℃),土壤矿物和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汤其建;张国枢;陈清华;;松散煤体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煤炭科技;2006年04期
2 牛富俊;马巍;吴青柏;;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郑春媛;黄彩凤;;多孔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2 刘华;牛富俊;牛永红;林战举;鲁嘉濠;;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换填路基冻结特征的有限元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3 黎建强;张洪江;陈奇伯;周红芬;;三峡库区不同植物篱生态效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4 许秀丽;张奇;李云良;李相虎;王晓龙;;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J];湖泊科学;2014年02期
5 李越;李航;;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6 穆彦虎;李国玉;俞祁浩;马巍;张青龙;郭磊;陈赵育;;热管措施下锥柱式桩基础传热过程及降温效果预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4年01期
7 阮国锋;张建明;穆彦虎;张虎;柴明堂;;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J];冰川冻土;2014年01期
8 熊建胜;张宇;王少影;尚伦宇;陈云刚;沈晓燕;;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中的效应[J];高原气象;2014年02期
9 穆彦虎;马巍;牛富俊;刘戈;张青龙;;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类型及特征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10 贾东于;文军;张堂堂;席家驹;;黄土高原降水对土壤含水量和导热率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永良;煤最短自然发火期测试及煤堆自燃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陈清华;松散煤体热物性测试及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3 曾强;新疆地区煤火燃烧系统热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李杰林;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寒区岩石冻融损伤机理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魏新莉;软木传热机理与保温性能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涛;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温度变化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鹏;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李燕;乌兰布和沙漠水汽热耦合运移规律及植被生态学意义[D];长安大学;2013年
3 诸葛一然;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下埋管换热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童龙云;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作用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刘学勇;土壤水势对烤烟生长、耗水特点及生理活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张永坤;沂蒙山区典型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及其对养分淋失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睿璇;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周建文;红壤穿透阻力对玉米根系及水分关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赵新儒;紫色土交换性阳离子定比交换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张赛;冻融作用对我国东北典型农田黑土重金属Cd迁移转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绍令,米海珍;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J];冰川冻土;1993年04期
2 程国栋,何平;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3 冯文杰,李东庆,马巍,张鲁新;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5 李述训,吴通华;青藏高原地气温度之间的关系[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6 温智;盛煜;马巍;刘永智;;保温法保护多年冻土的长期效果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7 俞祁浩;潘喜才;程国栋;何乃武;;多年冻土区路基边坡遮阳板降温过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8 程国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地质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年02期
9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Permafrost and Qinghai-Tibet Railway[J];Engineering Sciences;2006年02期
10 吴青柏,刘永智,童长江,张建民,沈忠言;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研究[J];公路;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启林;煤低温氧化性与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模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森林;;混凝土生产中砂含水率的检测与搅拌水量的控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4年05期
2 沈鸿,程健敏,罗海霞,秦珏星,龚群协,周建安,张凤;煤堆场洒水频率和强度研究[J];交通环保;1998年04期
3 蔡世杰;陈荣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控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年02期
4 张磊;郭海庆;谢兴华;郭加艳;;一种新型含水率传感器装置[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2期
5 齐剑峰;张成兵;宋雪琳;李铎;;滑带土含水率与力学参数关系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7期
6 黄琨;万军伟;陈刚;曾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关系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9期
7 施楚贤;;砖砌筑时的含水率对砌体抗压和抗剪强度的影响[J];建筑技术;1983年03期
8 单炜;刘红军;杨林;郭颖;孙玉英;;季冻区土质路堑边坡浅层含水率变化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9 蔡世杰;陈荣华;;探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的控制[J];住宅产业;2009年01期
10 王丽;梁鸿;;含水率对粉质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陈孝;微波空间波技术材料含水率检测方法及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晓斌;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在线监测真空冻干果蔬含水率[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皓;高放废物地质库缓冲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变形强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刘洪杰;测产系统小麦含水率在线测量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心同;基于微波透射技术的含水率检测方法及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利凤;数字式蜂蜜含水率检测仪的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志翔;基于介电特性的小杂粮含水率检测仪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何潇;原木心边材密度与含水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龚选平;泥质粉砂岩含水率对其蠕变特性影响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林;含水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撖淙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饲料混合均匀度及含水率的检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10 倪莉;小管径油水两相水平流动规律及含水率预测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37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3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