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负荷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831.2
【部分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图1-1 论文研究框架第 3 章 居住建筑负荷特性分析第4章 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建筑冷热负荷的变化规律房间负荷的变化规律供暖时间的设定建筑全年负荷分析房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建筑模型的建立.1 居住建筑模型的建立.1.1 建筑概况所选取的 12 层典型居住建筑如图 2-1 所示,主要朝向为南北向,单层面积0m2,模拟时面积按空调面积计算,不计入厨房、卫生间和楼梯间等非空调区域台为封闭阳台,与供暖区域相连,空调面积约 464.2m2,建筑总空调面积69.8m2,体型系数为 0.26。建筑地下 1 层,地上 12 层,层高 3.00m,建筑高 36m,属于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居住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如图 2-2 所示,该建筑两种户型 E 和 F,主要包括起居室、卧室以及书房。各朝向窗墙比及主要功能的面积参数分别如表 2-1 和 2-2 所示。
所选取的 12 层典型居住建筑如图 2-1 所示,主要朝向为南北向,单层面积约650m2,模拟时面积按空调面积计算,不计入厨房、卫生间和楼梯间等非空调区域,阳台为封闭阳台,与供暖区域相连,空调面积约 464.2m2,建筑总空调面积为5569.8m2,体型系数为 0.26。建筑地下 1 层,地上 12 层,层高 3.00m,建筑高度为 36m,属于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居住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如图 2-2 所示,该建筑共有两种户型 E 和 F,主要包括起居室、卧室以及书房。各朝向窗墙比及主要功能房间的面积参数分别如表 2-1 和 2-2 所示。图 2-1 居住建筑三维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星;张然;冯国会;黄凯良;曹炽洪;;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与常规建筑空调能耗模拟对比分析[J];建筑节能;2015年06期
2 李怀;徐伟;吴剑林;于震;肖龙;;基于实测数据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某近零能耗建筑中运行效果分析[J];建筑科学;2015年06期
3 徐伟;孙德宇;;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指标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年01期
4 刘猛;刘学丽;詹翔;张会福;张成昱;;典型夏热城市住宅自然通风模式对空调能耗影响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0期
5 赵丽;;严寒地区新风系统冬季热回收方案比较[J];暖通空调;2013年12期
6 江亿;;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6期
7 龙惟定;白玮;马素贞;范蕊;;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J];建筑科学;2008年10期
8 张晓亮 ,朱光俊 ,江亿;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ST 第13讲 住宅模拟优化实例[J];暖通空调;2005年08期
9 简毅文,江亿;通过实测室温确定住宅的自然通风状况[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简毅文,江亿;住宅室温模拟和实测数据的一致性分析[J];住宅科技;200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房涛;天津地区零能耗住宅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栋;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目标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雅婷;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3 周淑玲;基于零能耗可行性分析下的城市住宅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周锐;寒冷地区零能耗公共建筑运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7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3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