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评价标准与应用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8 06:03
在全球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今天,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走之路,绿色建筑是中国可持续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全球的建筑市场发展已逐渐以“绿色”、“生态”、“低碳”为核心理念。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到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科学设计场地和建筑空间布局,降低对自然地形的开发强度,提高室内外的生态效益,将成为面向世界展示经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市建设之路。目前,国际上绿色建筑相关评价体系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各国也纷纷制定出台适合自己国家、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的绿色建筑三星、英国的BREEAM、德国的DGNB、新加坡的Green Mark、日本的CASBEE、美国的LEED、韩国GBCC等标准体系,总结国内外主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同时,基于国内外标准,列举国内外典型项目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结合本人全程参与建设的青岛中欧国际城金茂悦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内容,采用最切合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从节地与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源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得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为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运营单位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同时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型产品,使企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位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201.5
【部分图文】:
从 1978 年到 2013 年,我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加到了 7.3 亿,在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能源和资源消耗量也大大增加,其中,建筑消耗了人类使用能源消耗总量的 40%[1]。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寻求既能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建筑质量, 也能节约建筑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还要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明和特点的发展模式[2-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筑能耗总量进一步有所放缓,2001-2015 年间全国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平均年增速持续走低,从“十五”期间的 11.9%,下降到“十一五”、“十二五”的约 6%,年均增速继续跌至为 5%[6]。在新时代、新时期依托于绿色建筑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7-9]。以新能源为支点的我国能源转型体系正在加速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能源改革的新形势下,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在近 10 年得到了快速发展[10],如图 1.1 所示。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已经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其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部分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新技术。如:德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居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施工和运营,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所消耗的能源、资源最少。法国在 80 年代进行了改善优化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范围居住区改造工程。瑞典也同步启动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在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国也纷纷出台适合自己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如中国的绿色建筑三星、德国的 DGNB、英国的 BREEAM、新加坡的 Green Mark、日 CASBEE、美国的 LEED 、韩国GBCC、澳大利亚的 GREEN STAR 等[12-15],如图 1.2 所示。
证面积最大的全球 20 个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建筑认证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印度(68%)、瑞典(67%)和美国(41%),而中国(11%)位列世界第 12 位。当前,中国拥有数百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且这一数字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继续快速增长,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中国相继制定颁布了多项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促使绿色建筑可评价的范围更加广泛。虽然,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美国 LEED 的评价体系,但很多内容更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而制定,与与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有明显的差异。如适用于新建建筑的《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评价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等;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适用于城区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及最新发布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如下图 2.1 所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907
【学位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201.5
【部分图文】:
从 1978 年到 2013 年,我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加到了 7.3 亿,在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能源和资源消耗量也大大增加,其中,建筑消耗了人类使用能源消耗总量的 40%[1]。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寻求既能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建筑质量, 也能节约建筑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还要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明和特点的发展模式[2-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筑能耗总量进一步有所放缓,2001-2015 年间全国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平均年增速持续走低,从“十五”期间的 11.9%,下降到“十一五”、“十二五”的约 6%,年均增速继续跌至为 5%[6]。在新时代、新时期依托于绿色建筑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7-9]。以新能源为支点的我国能源转型体系正在加速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能源改革的新形势下,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在近 10 年得到了快速发展[10],如图 1.1 所示。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已经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其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部分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新技术。如:德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居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施工和运营,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所消耗的能源、资源最少。法国在 80 年代进行了改善优化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范围居住区改造工程。瑞典也同步启动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在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国也纷纷出台适合自己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如中国的绿色建筑三星、德国的 DGNB、英国的 BREEAM、新加坡的 Green Mark、日 CASBEE、美国的 LEED 、韩国GBCC、澳大利亚的 GREEN STAR 等[12-15],如图 1.2 所示。
证面积最大的全球 20 个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建筑认证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印度(68%)、瑞典(67%)和美国(41%),而中国(11%)位列世界第 12 位。当前,中国拥有数百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且这一数字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继续快速增长,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中国相继制定颁布了多项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促使绿色建筑可评价的范围更加广泛。虽然,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美国 LEED 的评价体系,但很多内容更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而制定,与与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有明显的差异。如适用于新建建筑的《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评价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等;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适用于城区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及最新发布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如下图 2.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廷;刘盈;;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变化及推进建议[J];建筑经济;2015年12期
2 杨柳;杨晶晶;宋冰;朱新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J];科学通报;2015年18期
3 鹿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J];建设科技;2015年04期
4 王清勤;叶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J];建设科技;2015年04期
5 林波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室内环境质量[J];建设科技;2015年04期
6 徐伟;孙德宇;;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指标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年01期
7 卢求;;德国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年01期
8 黄辰勰;彭小云;陶贵;;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V4修订及变化研究[J];建筑节能;2014年07期
9 程才实;;试论“在水一方”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的重要意义[J];建设科技;2014年Z1期
10 熊宸;;英国绿色建筑发展及BREEAM评价体系[J];江苏建材;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845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4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