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薄膜材料单双轴拉伸试验方法与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3:09
   膜结构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洁、使用安全等优点,因此各式各样的膜结构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随着膜结构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针对膜结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目前建筑膜材基本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的研究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膜结构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膜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针对性的单向、双向试验。为了能够区分试验设备的影响,本论文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近地空间试验中心实验室与同济大学膜结构进行了单向加载试验。最后,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PVDF膜材的弹性模量与加载力-经向纱线夹角的关系,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对此进行了验证。文中以SH-1050P PVDF薄膜为对象,进行单轴和双轴拉伸试验研究。计算分析,得出弹性模量与2倍夹角的正弦成线性相关性的结论;通过双轴拉伸破坏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双轴应力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得出如下结论:(1)非线性的PVDF膜材,单轴下可当作双线性弹性模型;(2)双向拉伸情况下,膜材可当作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材料。膜材的弹性模量与应力比相关而泊松比与应力比无关;应力比相同(1:1)的情况下,其弹性模量与单轴一致。(3)推导出膜材单向拉伸下弹性模量与面层及纱线的折合模量成正比,与2倍夹角的正弦成线性相关性,理论公式为:E=E_b-E_ssin(2α)。经试验比较,结果符合较好。本文结果不仅对膜结构的设计与结构计算提供计算依据,并且对现行规范也能做有益补充。
【学位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膜材料发展现状
        1.2.1 织物纤维膜材
        1.2.2 热塑性化合物薄膜
    1.3 膜结构应用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膜材试验方法
        1.4.1 单向试验发展现状
        1.4.2 双向膜材试验方法现状
        1.4.3 单双向膜材试验规范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膜材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装置与设备
        2.1.1 同济大学试验设备
        2.1.2 上海交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设备
    2.2 试验方案
        2.2.1 单轴试验尺寸
        2.2.2 双轴试验
        2.2.3 循环加载
    2.3 本论文加载方案
        2.3.1 单向加载
        2.3.2 双向加载
        2.3.3 循环加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膜材试验数据处理
    3.1 膜材本构关系
        3.1.1 一般性本构关系
        3.1.2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
        3.1.3 平面正交各向异性
    3.2 弹塑性本构关系
    3.3 单向强度数据分析
        3.3.1 单向循环数据分析
        3.3.2 最小二乘法
        3.3.3 德国双轴试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
    4.1 单向加载试验
        4.1.1 单轴0 度拉伸
        4.1.2 单轴15 度拉伸
        4.1.3 单轴30 度拉伸
        4.1.4 单轴45 度拉伸
        4.1.5 单轴60 度拉伸
        4.1.6 单轴75 度拉伸
        4.1.7 单轴90 度拉伸
        4.1.8 单向加载结果统计
    4.2 双向试验数据
        4.2.1 双轴1:1 加载
        4.2.2 双轴1:2 加载
        4.2.3 双轴2:1 加载
        4.2.4 双向加载结果统计
    4.3 双轴循环加载
        4.3.1 双轴循环1:1 加载
        4.3.2 双轴循环1:2 加载
        4.3.3 双轴循环1:3 加载
        4.3.4 双轴循环2:1 加载
        4.3.5 双轴循环3:1 加载
        4.3.6 循环加载结果统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膜材理论模型
    5.1 理论推导
    5.2 试验校验
    5.3 数值模拟
        5.3.1 数值计算模型
        5.3.2 应力结果分析
        5.3.3 应变结果分析
        5.3.4 位移结果分析
        5.3.5 力学参数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浅析膜结构建筑[J];现代农业;2019年06期

2 尚德智;尚月英;;膜结构的应用及事故分析[J];建筑;2018年03期

3 贾碧原;宗兰;陈德根;;国内外充气膜结构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8年03期

4 易赛莉;曾斌;;充气膜结构火灾温度场特性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年11期

5 吕冰;;既有建筑膜结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2017年05期

6 何太碧;王帅;晏启鹏;张倩文;袁野;;一种民用气肋式膜结构建筑失效机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7 银旭生;徐晓壮;;设计院在膜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20期

8 虞和涛;;“精细化管理”在膜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5年05期

9 王茜;;用材料去思维——浅谈膜结构[J];艺术品鉴;2015年06期

10 于向春;;膜结构在大跨度建筑上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锡虎;充气膜结构全过程分析和造型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麻海燕;建筑膜结构的找形与裁剪分析及膜内张力的超声波测试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刘凯;张拉式膜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殷惠君;膜结构风荷载的数值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李阳;建筑膜材料和膜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6 毛丽娜;充气膜结构反射面的形态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长江;建筑膜结构非线性振动及其预张力测量理论和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刘建闽;平流层飞艇绕流场与膜结构大变形的耦合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杨超;薄膜结构的有限质点法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敬凌霄;多轴向经编聚酯织物增强膜材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玮;薄膜材料单双轴拉伸试验方法与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2 文珂;圆形膜结构堆料厂房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3 张慧霞;风雨共同作用下气承式膜结构响应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4 毕鹏;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大跨度膜结构风致干扰效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5 赵欣;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膜结构在竖向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压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6 詹宇楠;大跨度膜结构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风压分布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7 马净;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充气膜结构风荷载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影;强降水作用下膜结构袋状效应及失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9 张晛;张拉式膜结构的建筑表现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廖琪;大型体育场伞形膜结构挑蓬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3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53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