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黄泛区非饱和粉土本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08:27
  目前饱和土力学理论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很多学者试图将饱和土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非饱和土力学研究中。但是由于人们所接触到的地球表面土层大部分都是非饱和土,而且非饱和土的一些力学特性并不符合饱和土力学理论中的条件,因此若将饱和土力学理论应用到非饱和土力学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另外对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对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和变形性能等理论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非线性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以及结构性模型。其中弹塑性模型的研究最为广泛,基于应用广泛的弹塑性理论进行研究的弹塑性模型是非饱和土本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非饱和土弹塑性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确定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和应变状态变量,然后通过变化的应力确定出相应的应变(包括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其中弹性变形非常易于确定;而塑性变形则需要利用屈服准则、硬化定律以及流动法则等这些基本塑性理论来进行确定。本文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采用有效变形功的思路推导出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公式,确定出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和应变状态变量...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泛区非饱和粉土本构模型研究


Alonso模型应力屈服面的空间形式

饱和土,压缩曲线,与非,屈服线


图 1-2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压缩曲线应力平面内分析时,p 、s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和 二者均形作用,可以相加,耦合为总的体应变。在 平面内应力 collapse,加荷增湿屈服线),吸力 的屈服线记为 SI(suction线),二者围成了一个弹性区(0p p,0s s为初始屈服),如要随土中 、 的增大而扩大(硬化由塑性体应变控制)。表达式为:(0)( )0 0ks kc cp pp p 表达式为:0s s

模型图,模型,应力平面,吸力


图 1-3 Alonso 模型p s应力平面内的屈服线 q应力平面内( q 0时)分析时,假定对一定的吸力s,其屈服 1-4 所示),它对应的0p 与 LC 线上相同。当吸力 s 增大时,椭圆时,临界状态线的斜率 M 保持不变,它与饱和土相同(如图 1-4 CSL 的纵截距(黏聚力)增大。如黏聚力的增加与吸力的增加 左侧所示),则图 1-4 中的椭圆将在点sp p ks处与 p 轴相交 s到 0p s ,椭圆的方程为:2 20( )( ) 0sq M p p p 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饱和黏性土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J]. 滕延京,盛志强,王曙光.  岩土工程学报. 2015(03)
[2]桂林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J]. 孙德安,刘文捷,吕海波.  岩土力学. 2014(12)
[3]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 陈正汉.  岩土工程学报. 2014(02)
[4]饱和砂土三轴试验中反压设置与抗剪强度的研究[J]. 黄博,汪清静,凌道盛,丁浩,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2012(07)
[5]高庙子膨润土与砂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曲线[J]. 孟德林,孙德安,刘月妙.  岩土力学. 2012(02)
[6]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研究[J]. 陈正汉,秦冰.  岩土力学. 2012(01)
[7]含统一屈服面的非饱和黏性土弹塑性本构模型[J]. 李涛,史世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11)
[8]超固结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J]. 姚仰平,牛雷,崔文杰,万征.  岩土工程学报. 2011(06)
[9]滤纸法测定南阳中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 白福青,刘斯宏,袁骄.  岩土工程学报. 2011(06)
[10]非饱和红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密度关系试验研究[J]. 刘小文,常立君,胡小荣.  岩土力学. 2009(11)

博士论文
[1]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 刘艳.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2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