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1:32
对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幅值为0.765g的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橡胶支座隔震设计进行了研究。该结构高度为77.9m,高宽比为3.1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近场影响系数取1.5,未采取措施时隔震支座同时受拉百分比达到43%。将设置初始间隙的可提离装置设置在周边隔震支座处,用于解决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拉应力过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中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剪力和倾覆弯矩减震系数最大值为0.38,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极小面压为0.09MPa,绝大部分支座无拉应力,隔震支座极大面压、水平矢量变形和结构抗倾覆安全系数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文章来源】:建筑科学. 2020,36(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 大震下隔震支座极大面压
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共26层,总高度77.9m,局部塔楼高度为4.2m,底层和标准层层高分别为5.4m和2.9m,平面尺寸为25.7m×24.8m,结构高宽比为3.14。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从底部到上部逐减由C60降低到C4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65s。本工程距断裂带最近距离为2.3km,需考虑近场效应,近场影响系数取为1.5。1.2 隔震设计思路
本工程设防罕遇地震烈度为8度(0.30g),考虑近场影响系数后,水平和竖向地震加速度幅值分别为0.765g和0.497g。考虑采用隔震技术,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优化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厚度以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层高为3.0m。整体结构模型采用SAP2000建立,隔震支座采用Isolator1和Gap单元组合模拟,竖向抗拉刚度为抗压刚度的1/10。在未采用提离装置时,同时受拉支座所占比例达到43%(如图2所示)。因此,隔震支座受拉控制是本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释放拉力的理念,对易受拉的外圈支座设置可提离装置,通过该装置释放或降低支座拉应力[9,10]。隔震系统由橡胶隔震支座和可提离装置两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图3 隔震支座布置
本文编号:2961631
【文章来源】:建筑科学. 2020,36(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 大震下隔震支座极大面压
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共26层,总高度77.9m,局部塔楼高度为4.2m,底层和标准层层高分别为5.4m和2.9m,平面尺寸为25.7m×24.8m,结构高宽比为3.14。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从底部到上部逐减由C60降低到C4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65s。本工程距断裂带最近距离为2.3km,需考虑近场效应,近场影响系数取为1.5。1.2 隔震设计思路
本工程设防罕遇地震烈度为8度(0.30g),考虑近场影响系数后,水平和竖向地震加速度幅值分别为0.765g和0.497g。考虑采用隔震技术,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优化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厚度以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层高为3.0m。整体结构模型采用SAP2000建立,隔震支座采用Isolator1和Gap单元组合模拟,竖向抗拉刚度为抗压刚度的1/10。在未采用提离装置时,同时受拉支座所占比例达到43%(如图2所示)。因此,隔震支座受拉控制是本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释放拉力的理念,对易受拉的外圈支座设置可提离装置,通过该装置释放或降低支座拉应力[9,10]。隔震系统由橡胶隔震支座和可提离装置两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图3 隔震支座布置
本文编号:296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6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