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强化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9:10
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由于再生混凝土在性能上劣化于天然混凝土,另一方面再生骨料的来源不同,品质差异较大,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因此使其应用范围受限。以Ⅱ、Ⅲ类再生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聚丙烯纤维进行强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以及复掺聚丙烯纤维对Ⅱ、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聚丙烯纤维对Ⅱ、Ⅲ类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强化效果比较明显。相同配合比下,矿物掺合料以及复掺聚丙烯纤维对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强化效果优于Ⅱ类再生混凝土,而劈裂抗拉强度则是Ⅱ类再生混凝土的改善效果相对较优。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素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试验研究掺加聚丙烯纤维的影响时,以只添加矿物掺合料作为对比组,控制单一变量,由图2、3可以看出3种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II、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都是当纤维掺量为1.2 kg/m3时改善效果最好。图4中可以看出纤维长度12、15、18 mm的聚丙烯纤维II(III)类再生混凝土较II(III)类再生混凝土分别最高提高了6.5%、9.0%、5.6%(12.9%、11.9%、10.3%),相同配合比作用下,矿物掺合料、复掺下相同纤维掺量对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强化效果高于II类再生混凝土,只掺加矿物掺合料作用下III类再生混凝土强度增长率比II类再生混凝土的增长率高了3.5%,复掺下12、15、18 mm聚丙烯纤维III类再生混凝土最高增长率分别比II类再生混凝土最高增长率高了6.4%、3.0%、4.7%。图3 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与改性研究综述[J]. 李文贵,龙初,罗智予,黄政宇,龙炳煌,任杰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6)
[2]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性能研究[J]. 柴天红,石齐,邹小平. 江西建材. 2015(12)
[3]再生粗骨料改性的试验研究[J]. 陈德玉,袁伟,刘欢. 新型建筑材料. 2009(02)
博士论文
[1]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D]. 张学兵.湖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研究[D]. 罗曜樑.福州大学 2014
[2]硅粉及纤维改性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李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64325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素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试验研究掺加聚丙烯纤维的影响时,以只添加矿物掺合料作为对比组,控制单一变量,由图2、3可以看出3种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II、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都是当纤维掺量为1.2 kg/m3时改善效果最好。图4中可以看出纤维长度12、15、18 mm的聚丙烯纤维II(III)类再生混凝土较II(III)类再生混凝土分别最高提高了6.5%、9.0%、5.6%(12.9%、11.9%、10.3%),相同配合比作用下,矿物掺合料、复掺下相同纤维掺量对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强化效果高于II类再生混凝土,只掺加矿物掺合料作用下III类再生混凝土强度增长率比II类再生混凝土的增长率高了3.5%,复掺下12、15、18 mm聚丙烯纤维III类再生混凝土最高增长率分别比II类再生混凝土最高增长率高了6.4%、3.0%、4.7%。图3 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III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与改性研究综述[J]. 李文贵,龙初,罗智予,黄政宇,龙炳煌,任杰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6)
[2]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性能研究[J]. 柴天红,石齐,邹小平. 江西建材. 2015(12)
[3]再生粗骨料改性的试验研究[J]. 陈德玉,袁伟,刘欢. 新型建筑材料. 2009(02)
博士论文
[1]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D]. 张学兵.湖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研究[D]. 罗曜樑.福州大学 2014
[2]硅粉及纤维改性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李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64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64325.html